-
何梦瑶
何梦瑶清代医家(1692-1764年)。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所著《医碥》一书,论述内科杂病,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予人以启发。此外,尚有《本草韵语》、《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等,为清代具有代表性人物之一。
-
人子须知
《人子须知》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的别名。《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为综合性医书。清·何梦瑶撰于1872年。卷1为望、闻、问、切四诊;卷2方剂汇辑;卷3、4本草药性。全书编为歌赋韵语,通俗易记,为学医入门读物。
-
医碥
《医碥》综合性医书。清·何梦瑶撰。卷一为基础理论部分,略述脏腑、经络、阴阳、水火、寒热、补泻等概说;卷二-四分述内科杂病证治,其主论能综合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学说,对病证的分析,说理明白晓畅,颇多个人见解;卷五为四诊;所选方剂切合临床实用。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及《医方全书》本。
-
错经吐衄血崩
错经吐衄血崩病证名。见何梦瑶《妇科精要》。指因血热而迫经妄行,导致经血或上壅吐衄而出,或下行为血崩之症。若出血过多,热随血泄,则治以补为主;若出血不多而热未减者,仍当以清热凉血,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
-
幼科良方
《幼科良方》为《医方全书》系列丛书之一。清·何梦瑶撰。包括《神效脚气秘方》、《追痨仙方》、《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医碥》。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系据所谓宋刻本辑录,对痨瘵病因与治法包含一些臆测的内容。
-
妇科良方
清·何梦瑶撰。为《医方全书》的一部分。包括《神效脚气秘方》、《追痨仙方》、《妇科良方》、《幼科良方》、《痘疹良方》、《医碥》。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系据所谓宋刻本辑录,对痨瘵病因与治法包含一些臆测的内容。
-
子肠不收
参见子宫脱垂:子宫脱垂为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挺、阴脱、阴癫、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翻花。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熏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
医方全书
《医方全书》医方著作。①清·何梦瑶撰。作者长期行医粤东,大多根据南方地势、环境,结合患者体质、病症的特点处方用药,其中《追痨仙方》系据所谓宋刻本辑录,对痨瘵病因与治法包含一些臆测的内容。现存1918年石印本。计有《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濒湖脉学》、《本草备要》、《医方集解》五种。
-
四诊韵语
《四诊韵语》为脉学著作。1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四诊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象、主病、脉症宜忌、胎产脉、死脉、小儿诸诊歌及奇经八脉图歌等。
-
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
《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为综合性医书。又名《人子须知》。四卷。清·何梦瑶撰于1872年。卷一为望、闻、问、切四诊;卷二方剂汇辑;卷三、四本草药性。全书编为歌赋韵语,通俗易记,为学医入门读物。现存两种清刻本。
-
本草韵语
概述:《本草韵语》为药学著作。清·何梦瑶撰·《本草韵语》:清·何梦瑶撰。刊于1872年。作者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虫介等类,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种常用药,内容比较简要。清·陈明曦撰·《本草韵语》:清·陈明曦撰。约刊于1895年。现存光绪年间作者自刻本。
-
暑风
香薷饮加羌、防;有痰加半夏;渴宜栝楼;泻不止,加苍术;②指暑月有身痒刺痛,甚则赤肿的病证。戴思恭认为上述证候“亦名暑风。末子六和汤和消风散,酒调服。暑风而加以吐泻兼作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贴,加全蝎三个。”见《医碥》卷一。何梦瑶谓:“中暑,或名暑风,以与中风相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