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
-
死现舌
死现舌为舌象。见《重订敖氏伤寒金镜录》。全舌苔呈黑色,为寒极或热极之候。寒极者,黑而底纹嫩,润滑如水浸,急投辛温救补之剂。热极者,黑而底纹粗糙,干涩,刮之不净,急投苦寒清热之剂。
-
医便
《医便》医方著作。二卷(又有五卷本、六卷本,内容相同)。明·王三才辑。刊于1587年。卷首为全书提纲,总述此书大要。其后经明·张受孔、姚学颜等重订刊行,并仿此书体例,另辑428方,名《医便二集》(附《敖氏伤寒金镜录》一卷。)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七种明刻本。
-
杜本
杜本元代医家(1276-1350年)。字伯原、原父,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博学善文并精通医学。时有敖氏舌法十二首,杜本又增二十四图,列彩图方药,撰成《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为我国最早之舌诊专著。另《万应方》(孙天仁撰)后附有杜本序,疑为伪托者。
-
透顶清神散
《敖氏伤寒金镜录》:方名:透顶清神散组成:猪牙皂角、细辛、白芷、当归各等分。主治:伤寒热蓄于内,舌见红色,不问何经;瘟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神识昏愦,人事不知。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各家论述:此方取细辛、皂角,善能刺激神经以开窍;配以白芷之芳香上达,当归之通脉舒筋,仿通关散之意以吹鼻取嚏。
-
医法征验录
《医法征验录》诊断学专著。清·李文庭撰。初刊于1818年。上卷专论脉诊,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沉、迟、数四种脉象为大纲统领诸脉,结合其兼脉分析主病、病源及治法,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下卷以察舌为主,在《敖氏伤寒金镜录》36舌的基础上,推阐为75舌,论证立方,并绘简图。
-
双解散加解毒汤
《伤寒金镜录》:组成: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半两,白术半两,山栀半两。主治:伤寒失汗,表邪入里,谵语,舌见微黄者。每服1两,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服,不拘时候。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
-
伤寒金镜录
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他袖珍本多种。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症候、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症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可从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