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太阳为开
“太阳为开”为经脉生理特点。又误作开阖枢。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和《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以门上实物喻三阳三阴经的功能特点。“关”指门栓,“阖”指门板,“枢”指门轴。三阳中,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中,太阴为关、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六经皮部命名与关阖枢相关。
-
枢
枢①门的转轴。《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寒,欲如运枢。”②喻表里之间。《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
开合枢
开合枢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按“关”原文作“开”,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十《经脉根结》及《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新校正引《九墟》文改为“关”,方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之“折关败枢”文合。六经皮部也都结合关、阖、枢命名。
-
一阳
概述:一阳为经络名。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又可称太阳为三阳,阳明为二阳,少阳为一阳。“太”、“少”即大小,阴阳之气有大有小,“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指阳气最盛。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
阳明
概述:阳明:1.经脉名称之一;与太阴经互为表里。《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阳气最盛·阳明:阳明是指阴阳学说中指阳气最盛,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发展,阳气最盛。《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