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可以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术后1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可以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
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医患比是指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科医患比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指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急诊科护患比是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
一数
一数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这个总数若用古代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计算,等于一百刻(24小时),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骨深部感染发生率
定义: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骨深部感染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胸骨深部感染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胸骨深部感染包括肌肉、骨骼和纵膈的感染。
-
先心病介入治疗溶血发生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溶血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发生溶血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说明:1、本指标适用于所有尝试行介入治疗的ASD、VSD及PDA患者。2、溶血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40mg/L。
-
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压塞发生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压塞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压塞发生率=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数/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先心病介入治疗输血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输血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后给予输血的患者数,占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说明:输血指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由于各种原因输注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
-
先心病介入治疗非计划二次手术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先心病介入治疗非计划二次手术率=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先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死亡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先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死亡率=行先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门诊病案管理人员月均负担门诊患者病历数
定义:门诊病案管理人员月均负担门诊患者病历数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名门诊病案管理人员每月平均负担的门诊患者病历数。说明:1.门诊病案管理人员是指专职从事门诊病案资料整理、装订、归档、复印、借阅、编码、统计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人员。3.实际工作总月数等于每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月数的总和。
-
入院记录 24 小时内完成率
定义: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入院记录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的住院患者病历数占同期住院患者病历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率=入院记录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的住院患者病历数/同期住院患者病历总数×100%
-
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1 小时内 P2Y12 受体拮抗剂治疗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到院1小时内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到院1小时内给予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到院指到达急诊或门诊。
-
发病 24 小时内急性 STEMI 患者再灌注治疗率
定义: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再灌注治疗方式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静脉溶栓。
-
发病 24 小时内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90 分钟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
定义: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到院90分钟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中,从到院至进行直接PCI治疗导丝通过靶血管(DoortoDevice,DTD)的时间小于等于90分钟的患者数,占同期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发病 24 小时内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30 分钟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
定义: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到院30分钟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病24小时内急性STEMI患者中,从到院至给予静脉溶栓药物(DoortoNeedle,DTN)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的患者数,占同期发病24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急性 STEMI 患者到院 24 小时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到院24小时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到院24小时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急性 STEMI 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比例
定义: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比例是指单位时间内,住院期间通过UCG评价LVEF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
急性 STEMI 患者出院阿司匹林使用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出院阿司匹林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院使用阿司匹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性STEMI患者出院阿司匹林使用率=出院使用阿司匹林的急性STEMI患者数/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STEMI二级预防情况。
-
急性 STEMI 患者出院 P2Y12 受体拮抗剂使用率
定义:急性STEMI患者出院P2Y12受体拮抗剂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院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急性STEMI患者数,占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急性STEMI患者出院P2Y12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出院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急性STEMI患者数/同期急性STEMI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STEMI二级预防情况。
-
心血管风险评估率
定义:心血管风险评估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住院期间接受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高血压患者数,占同期高血压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心血管风险评估是指完成了心脏、肾脏、血管、眼底四项检查中的两项及以上。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开展率
定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开展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住院期间接受确诊试验检查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数,占同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确诊试验包括卡托普利试验、生理盐水输注试验、口服高钠饮食、氟氢可的松试验。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死亡率
定义: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发生率
定义: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连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拔管后再次机械通气时间不计算在内。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卒中发生率
定义: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
-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
定义: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
-
二尖瓣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使用率
定义:二尖瓣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二尖瓣手术术中使用经食道超声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二尖瓣手术术中经食道超声使用率=二尖瓣手术术中使用经食道超声的患者数/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过程规范性。
-
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死亡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死亡率=行主动脉瓣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数/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主动脉瓣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后连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拔管后再次机械通气时间不计算在内。
-
主动脉瓣手术后胸骨深部感染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后胸骨深部感染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后发生胸骨深部感染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胸骨深部感染包括肌肉、骨骼和纵膈的感染。
-
主动脉瓣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主动脉瓣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行主动脉瓣手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主动脉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主动脉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行主动脉瓣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主动脉瓣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术后急性肾衰竭是指术后最高血清肌酐值是术前基线值的3.0倍;或血肌酐值增至≥4.0mg/dl(≥353.6μ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
主动脉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
定义:主动脉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瓣手术出院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主动脉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行主动脉瓣手术出院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数/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主动脉瓣手术二级预防情况。
-
先心病介入治疗后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后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ASD/VSD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发生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数,占同期行ASD/VSD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说明:1、本指标适用于所有尝试行介入治疗的ASD/VSD患者。2、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指二度Ⅱ型、高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先心病介入治疗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发生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2、封堵器移位或脱落指ASD、VSD及PDA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封堵器位置发生异常。封堵器偏移导致房室瓣或半月瓣反流、右室流出道狭窄;
-
二尖瓣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
定义:二尖瓣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二尖瓣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术后急性肾衰竭是指术后最高血清肌酐值是术前基线值的3.0倍;或血肌酐值增至≥4.0mg/dl(≥353.6μ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
ICU患者收治率
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计算公式:意义:ICU患者收治率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
二尖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
定义:二尖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二尖瓣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二尖瓣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率=行二尖瓣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患者数/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因退行性病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二尖瓣修复术治疗率
定义:因退行性病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二尖瓣修复术治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因退行性病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修复术的患者数,占同期因退行性病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排除接受过心脏或胸外科手术或前纵隔放射性治疗的患者。
-
二尖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
定义:二尖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二尖瓣手术出院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二尖瓣手术出院抗凝药物使用率=行二尖瓣手术出院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数/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二尖瓣手术二级预防情况。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脊髓损伤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脊髓损伤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说明:脊髓损伤表现为下肢肌力为0-4级,且较术前减低:(1)0级,下肢无法运动;(3)2级,下肢能够对抗肢体的重力进行运动;(4)3级,在协助下可以站立;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数/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100%。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0天内CTA复查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0天内CTA复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0天内进行主动脉CTA复查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随访规范性和及时性。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30天随访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30天随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30天进行随访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随访规范性和及时性。说明:术后30天随访包括但不限于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CTA随访;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临床用药情况。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他汀类药物使用率
定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临床用药情况。
-
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
定义: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数,占同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意义:评价手术诊疗质量情况。说明:1、先心病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肺动脉瓣狭窄(PS)(下同)。
-
冠脉介入治疗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率
定义:冠脉介入治疗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冠脉介入治疗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