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殗殜
殗殜古病名。即骨蒸、传尸之异名,或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均见《外台秘要》卷十三)王焘谓:“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殗殜。”可用吃力伽(白术)丸治之。”参见传尸条。
-
劳瘵
一作痨瘵。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证见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连复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复下利,羸瘦困乏。详见虚劳、传尸劳条。
-
伏连
可用朱砂丸治疗。《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而好颜色。一名转注。因其病变早晚不同,又有痃疟、遁注、骨蒸、伏连、殗殜之称。
-
崔知悌
崔知悌为唐代医家。著《骨蒸病灸方》。谓: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殗殜,亦称伏连,亦曰无辜。丈夫以癖气为根,妇人以血气为本。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或分,腹中有块,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虽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部分佚文散见于《外治秘要》。
-
传尸
概述:传尸:1.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而好颜色。因其病变早晚不同,又有痃疟、遁注、骨蒸、伏连、殗殜之称。
-
传尸劳
见《圣济总录·骨蒸传尸门》。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杀虫。可选用獭爪丸、百部清金汤、润神散、黄连饮等方。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五脏之气,一有损伤,积久成痨,甚而为瘵。
-
麝香苏合香丸
《局方》卷三:方名:麝香苏合香丸组成:白术2两,青木香2两,乌犀屑2两,香附子(炒去毛)2两,朱砂(研,水飞)2两,诃黎勒(煨,去皮)2两,白檀香2两,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1升熬膏)2两,沉香2两,麝香(研)2两,丁香2两,荜拨2两,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1两,熏陆香(别研)1两。
-
火病结核
火病结核为病证名。因肾水不足,痰火凝聚,皮下肉上见有结核,不红不肿。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五脏之气,一有损伤,积久成痨,甚而为瘵。
-
安息香汤
《普济方》卷二三七处方安息香1钱,麝香(研)1钱,天灵盖(酥炙黄)3两,秦艽(去苗土)1两,鳖甲(去裙襕,炙令黄)1两,当归(切,焙)1两,柴胡(去苗)1两。功能主治传尸劳殗殜,喘气咳嗽,心胸满闷,渐至羸瘦。功能主治虚劳瘦瘠。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1盏半,豉100粒,葱白3寸(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
獭肝金牙散
主治:传尸、伏连、殗殜、骨蒸、痃癖冷气,五尸注相染,及蛊注、温疟、注忤心痛、卒死疫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