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视
它是在大脑皮质视觉中枢控制下,通过两眼12条眼外肌来完成的(每眼有6条眼外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非共同性斜视应针对病因治疗,全身给予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维生素B族药物,能量合剂。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取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肝俞、肾俞等穴为主。外斜视加睛明、攒竹。
-
同视机检查
操作名称同视机检查方法及内容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台前,调整台与颏架高度,使眼与镜筒等高按瞳孔距离,调整两镜筒距离,使镜筒正对双眼。调整额架,屈光不正者戴矫正眼镜。此外,非共同性水平斜视,尚应测定两眼分别固视时,左右各15°-20°三个方位的水平斜视角。测量视网膜对应用同时知觉画片。
-
内斜视
患有内斜视的孩子两眼向各个方向活动是灵活的,无论看哪个方向,眼球偏斜程度是相等的,而且没有复视现象。如果在学龄治疗,即使动手术把斜视矫正了,只能起到改善外貌,而不能恢复视力和立体视觉。非麻痹型(共同性)内斜是儿童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又可分为:非调节性、调节性和部分调节性。3、出现远视者可配戴眼镜。
-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疾病名称:单眼双下转肌麻痹英文名称:doubledepressorparalysisofoneeye分类:眼科斜视特殊类型的麻痹性斜视ICD号:H49.8流行病学:单眼双上转肌麻痹临床上报道较少,无群体发病率报告,不过年龄以4~复视:后天性患者有复视存在而无弱视。上斜肌麻痹较重时,复视明显,患者采用一定程度的代偿头位以取得双眼单视。
-
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
手术名称: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别名:Faden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特殊类型斜视矫正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ICD编码:15.1204概述: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临床特点:①被遮盖眼上转,双眼上转程度不一,斜视角不稳定;⑥部分病例伴有垂直肌麻痹或功能过强(以下斜肌功能过强多见)。4.缝合球结膜。16mm处,下直肌11~
-
Faden术
手术名称: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别名:Faden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特殊类型斜视矫正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ICD编码:15.1204概述: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临床特点:①被遮盖眼上转,双眼上转程度不一,斜视角不稳定;⑥部分病例伴有垂直肌麻痹或功能过强(以下斜肌功能过强多见)。4.缝合球结膜。16mm处,下直肌11~
-
弱视·脾胃虚弱证
定义:弱视·脾胃虚弱证(amblyopiawithspleen-stomachweaknesspattern)是指脾胃虚弱,以视物不清,或眼睑下垂,或兼见小儿偏食,面色萎黄无华,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便溏,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为常见症的弱视证候。弱视除与斜视有关的斜视性弱视外,尚有屈光异常、屈光参差等所形成的弱视。
-
弱视·禀赋不足证
定义:弱视·禀赋不足证(amblyopiawithconstitutionalinsufficiencypattern)是指禀赋不足,以胎患内障术后或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兼见小儿夜惊,遗尿,舌质淡,脉弱为常见症的弱视证候。弱视除与斜视有关的斜视性弱视外,尚有屈光异常、屈光参差等所形成的弱视。
-
上直肌徙后术
手术名称:上直肌徙后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特殊类型斜视矫正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ICD编码:15.1109概述: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临床特点:①被遮盖眼上转,双眼上转程度不一,斜视角不稳定;⑥部分病例伴有垂直肌麻痹或功能过强(以下斜肌功能过强多见)。如斜视钩顶端被筋膜所阻则分离之。8.缝合球结膜。
-
共同性(非麻痹型)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特别提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2~3、4岁上以儿童,如有内斜,应该给以最小度数镜片,以产生双眼单视、内隐斜以及最佳视力。
-
上斜肌肌腱切断术
手术名称:上斜肌肌腱切断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减弱术ICD编码:15.2101适应症:上斜肌肌腱切断术适用于:1.患眼上斜肌强或下斜肌弱或另眼下直肌弱的下斜视及A型斜视伴上斜肌过强者的首选术式。再用剪刀将肌鞘前壁剪一小口,以斜视钩伸入小口内,到达肌腱后分离肌腱与肌鞘的联系,长5~述评:继发性上斜肌麻痹。
-
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
手术名称: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水平肌减弱术/直肌徙后术ICD编码:15.1102适应症:内直肌或外直肌徙后术适用于:1.内直肌徙后术适用于内斜视,特别是辐辏过强的内斜视。禁忌症:1.欲徙后新附着点处的巩膜太薄,缝针极易穿透巩膜的病例。如斜视钩顶着眼球筋膜,可用剪刀剪开。2.肌肉滑脱。
-
下斜肌断腱术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手术名称:下斜肌断腱术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减弱术ICD编码:15.1301适应症:下斜肌断腱术及下斜肌部分切除术适用于患眼下斜肌强或上斜肌弱或另眼上直肌弱的上斜视及V形斜视伴下斜肌过强者。15mm,然后将斜视钩对准外及下侧眶缘交界方向,将斜视钩头部向上顶,向切口拉出即可钩起下斜肌。
-
上斜肌悬吊徙后术
手术名称:上斜肌悬吊徙后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减弱术ICD编码:15.1107适应症:上斜肌悬吊徙后术适用于:1.患眼上斜肌强或下斜肌弱或另眼下直肌弱的下斜视及A型斜视伴上斜肌过强者的首选术式。手术步骤:1.做暴露上斜肌止端肌腱的结膜切口,分离并暴露上斜肌及上直肌。4.缝合球结膜。
-
上斜肌止端前部前移术
手术名称:上斜肌止端前部前移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1203概述:上斜肌止端前部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内旋,后部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下转。3.将上斜肌前部1/3肌腱牵引向前5mm、向外5mm至上直肌止端颞侧缘处,用6-0尼龙线或5-0丝线缝合固定于巩膜上,约可矫正外旋斜视15°(图8.4.4.5-3)。
-
上或下直肌徒后术
手术名称:上或下直肌徒后术别名:recessionofthesuperiororinferiorrectusmuscles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减弱术ICD编码:15.1105适应症:上或下直肌徒后术适用于:1.上直肌徙后术适用于患眼上直肌强或下直肌弱或另眼下斜肌弱的上斜视。4.沿上直肌两侧缘剪开分离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充分暴露上直肌。8.缝合球结膜。
-
眼球后退综合征
眼球后退综合征,又称Duane氏综合征或Duane氏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一种以水平直肌运动障碍,内转时眼球后退,同时向内上或内下偏斜、睑裂缩小为特征,并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病征。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解剖异常、周围神经支配异常、中枢神经异常或遗传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1.矫正屈光不正。
-
肌腱延长术
麻醉:同直肌徙后术。分离球结膜、Tenons囊、暴露眼外肌,用斜视钩提起肌肉,剪开球筋膜并分离节制韧带。Graefe和Stevens法是在肌腱中间切开一小口(50%~术中注意要点:1.近端切断不要太接近肌腱附着点,否则产生一些旋转作用,对双眼单视病人可引起复视,故切口应离附着点稍远或移到肌肉部分,可以避免此种缺点。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不论是哪种形式,治疗是首先全部矫正其调节部分,如仍有弱视,应做遮盖治疗,如弱视已经治愈,应手术矫正其残余的内斜视。3岁时最为明显,是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峰。4、手术前应测量看远及看近的斜度,手术量是综合参考戴眼镜后的残余斜视度施行手术矫正。
-
上或下直肌缩短术
手术名称:上或下直肌缩短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2203适应症:上或下直肌缩短术适用于:1.上直肌缩短术适用于患眼上直肌弱或下直肌强或另眼上斜肌弱的下斜视。2.在上直肌附着点两侧的筋膜上各剪一小孔,垂直分离至巩膜充分暴露,沿上直肌两侧向后分离巩膜与筋膜的联系。述评:术后眼裂变小。
-
水平肌缩短术
手术名称:水平肌缩短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水平肌增强术ICD编码:15.2201适应症:水平肌缩短术适用于:1.内直肌缩短术适用于外斜视,特别是辐辏不足或分开过强的病例。手术步骤:以内直肌缩短为例:1.球结膜切口:应用上述角膜缘切口方法,分离球结膜与眼球筋膜的联系。如斜视钩顶着眼球筋膜,可用剪刀剪开。
-
斜隐视
概述: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
调节性内斜视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疾病描述:调节的生理机制正常,但相关的集合(双眼各朝鼻侧运动)反应过度,同时相对融像性发散不足时,就出现调节性内斜。2、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
-
下斜肌折叠术
手术名称:下斜肌折叠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2204适应症:下斜肌折叠术适用于患眼下斜肌弱或上斜肌强或另眼下直肌弱的下斜视。禁忌症:患眼上直肌弱发生的下斜视。手术步骤:球结膜切口及暴露下斜肌同下斜肌切断术。钩出下斜肌后,用剪刀将肌肉与周围筋膜分离,长约10mm。
-
上斜肌折叠术
手术名称:上斜肌折叠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2205适应症:上斜肌折叠术适用于患眼上斜肌弱或下斜肌强或另眼上直肌弱的上斜视。2.用一斜视钩钩住上直肌止端向下牵拉,用另一斜视钩牵引球结膜切口之后缘向颞上侧牵拉,分离周围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暴露上斜肌附着点(图8.4.4.4-2)。
-
Duane综合征手术
手术名称: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别名: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3.眼球内转时出现上、下偏斜者。术前准备:除眼科系统检查外,应着重用EMG或SEM检测眼外肌有无异常神经支配,测量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后退程度以及睑裂大小等。手术步骤:水平直肌手术:1.第1眼位内斜行单眼(内斜<20°)或双眼(内斜>20°)内直肌徙后术。
-
A和V型斜视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水平位的偏斜程度与垂直方向有关,即向上方注视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方注视时的水平偏斜角不同的斜视,称为A或V型斜视。V型正好相反。该类型通常常伴有斜肌的功能过强,A型一般为上斜肌过强,V型一般为下斜肌过强。若无明显的斜肌过强,可通过对水平眼外肌肌腱垂直移位而达到控制的效果。
-
大型弱视镜
同视机(synoptophore)又名大型弱视镜(major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两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透镜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再经过视路至视中枢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
同视机
同视机(synoptophore)又名大型弱视镜(major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两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透镜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再经过视路至视中枢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
手术名称: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别名:眼球后退综合征手术;3.眼球内转时出现上、下偏斜者。术前准备:除眼科系统检查外,应着重用EMG或SEM检测眼外肌有无异常神经支配,测量眼球运动受限程度、后退程度以及睑裂大小等。手术步骤:水平直肌手术:1.第1眼位内斜行单眼(内斜<20°)或双眼(内斜>20°)内直肌徙后术。
-
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相差2个屈光度以下。如果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则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不等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严重的屈光参差病例可因不用或主动抑制屈光不正严重的眼而导致弱视。更严重者可出现弱视性斜视,即使戴镜后仍不能保持立体视觉。2.好转:矫正视力有增进,但症状略减轻。
-
上斜肌手术
上斜肌断腱术手术步骤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图3)。
-
上斜肌断腱术
上斜肌断腱术手术步骤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图3)。
-
上斜肌前部前徙术
上斜肌断腱术手术步骤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图3)。
-
下斜肌减弱术
下斜肌减弱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手术步骤图1图21.在眼球的颞下象限,距角膜缘9mm,作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为8mm,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图1),切口必须位于眶下脂肪垫之前。图5图66.再用两个大斜视钩代替小斜视钩,将与下斜肌有联系的筋膜层组织从分离干净,露出5~
-
目偏视·风邪中络证
定义:目偏视·风邪中络证(squintwithpatternofwindstrikingcollateral)是指风邪中络,以骤然眼珠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起病多有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为常见症的目偏视证候。又名眼偏视(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双目睛通(见《证治准绳·杂病》)、通睛(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目偏视·风痰阻络证
定义:目偏视·风痰阻络证(squintwithpatternofwind-phlegmobstructingcollateral)是指风痰阻络,以眼珠偏斜,欲转而不能转,视一为二,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平素食少纳呆,泛吐痰涎,舌苔厚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目偏视证候。如目珠转动灵活者,常伴有近视或远视,视力极差等候,相当于西医的共转性斜视。
-
目偏视·气滞血瘀证
定义:目偏视·气滞血瘀证(squintwithpatternofqistagnationandbloodstasis)是指有头、眼部外伤病史,气滞血瘀,以目珠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或见上胞下垂,瞳神散大不收,视物模糊为常见症的目偏视证候。方药治疗:目偏视·气滞血瘀证可用正容汤或通肝散选加红花、桃仁、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
-
下斜肌缩短并徙前术
手术名称:下斜肌缩短并徙前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1202适应症:下斜肌缩短并徙前术适用于患眼下斜肌弱或上斜肌强或另眼下直肌弱的下斜视。禁忌症:患眼上直肌弱发生的下斜视。手术步骤:1.球结膜切口、暴露外直肌及下斜肌同下斜肌附着点徙后术。术中注意要点:下斜肌徙前的位置必须准确。
-
目睛
目睛指眼球。《银海精微》:“目睛斜视倒目者何也?答曰:肝经受风邪所牵。”
-
屈光参数
病因病理病机: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称屈光参差。通常轻度屈光参差的患者能保持双眼视力,如相差较大,双眼视力即不能维持,或者两眼交替使用,或者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放弃不用,逐渐发展成为弱视或斜视。如果差别较大,矫正后患者感觉不适,则对程度较高的一眼部分矫正,或戴接触镜矫正;
-
五味麝香饼子
《御药院方》卷十一:组成:麝香半钱(研),青黛3钱(研),全蝎(去毒、生用)15枚,蜈蚣1对(生用),石膏(飞,研细)1两。主治:小儿惊风、发痫,目睛斜视,胸膈多痰,搐搦不定,神昏不醒;及变蒸温壮不解。用法用量:每服5-7饼子,金银薄荷水化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研匀,汤浸油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
-
水平直肌Romero-Beroto折叠术
手术名称:水平直肌Romero-Beroto折叠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水平肌增强术ICD编码:15.2202概述:水平直肌Romero-Beroto折叠术为Romero-Beroto等介绍,在墨西哥较常应用的一种眼外肌折叠术,术后局部较平坦,且对血液供应影响较轻。2.外直肌折叠适用于内斜视。手术步骤:1.做角膜缘球结膜切口,暴露内或外直肌。
-
内明
内明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健明穴。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下缘内1/4与外3/4交界处,眶下缘内方。主治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夜盲、泪囊炎、斜视(外斜)、角膜白斑、斑翳、云翳、角膜葡萄肿。一般针体沿眶缘向眶尖斜刺0.5~
-
健明
健明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下缘内1/4与外3/4交界处,眶下缘内方。主治白内障、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夜盲、泪囊炎、斜视(外斜)、角膜白斑、斑翳、云翳、角膜葡萄肿。一般针体沿眶缘向眶尖斜刺0.5~
-
胎病作热
胎病作热病证名。出《普济方》。指婴儿眼多眵泪,二便不利,或利而有血水,甚至手常拳紧,脚常抽搐,眼常斜视,身常掣跳。治宜先用大连翘饮子以解散诸热,后用消风散以祛风解痉。
-
眼肌
眼肌是眼球的辅助结构。运动眼球的肌肉有6条,4条直肌和两条斜肌。4条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孔周围的总睫环,向前分别止于眼球的上下、内外侧巩膜的前半部。正常眼球的活动,是数条肌肉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如瞳孔向上时,是由两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共同收缩完成的。当某一运动眼球的肌肉瘫痪时,则出现眼球斜视。
-
不惊丸
《小儿病源》卷三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淡豆豉。用法用量每服1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者,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者,荆芥汤入酒3-5点调下。摘录《小儿病源》卷三《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宿州陈氏方处方枳壳(去瓤,麸炒黄,取末)1两,淡豆豉7钱(有盐者不用),芜荑仁3钱半,蝎梢12尾(炙,去毒)。清水饮亦得。
-
夜间发搐
夜间发搐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潮热引起抽搐,其特点为每逢亥、子、丑时不甚抽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呈银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纳津液。多由脾虚心热所致。补脾,用益黄散;治心,用导赤散、凉惊丸。
-
水晶障翳症
水晶障翳症为病名。即水晶障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色白清莹,但高厚而满珠,…其名有三:曰水晶,曰玉翳浮满,曰冰瑕翳。如冰冻之坚,傍珠斜视,白透睛瞳内。”属圆翳内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