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旱莲灸
旱莲灸药物发泡灸之一。用新鲜旱莲草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敷贴时间约为3-4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等。
-
天灸
概述:天灸为灸法名,指药物发泡法,又称“自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
-
虎掌草灸
虎掌草灸为天灸之一。《外治寿世方》:“治黄疸,用鲜虎掌草(即天南星叶)捣烂,放茶钟(盅)内,平口扣在脐上一寸许,汗巾缚住,越一昼夜解下,腹上自起一大泡,用银针从下面刺破,渐渐流出黄水,水尽自愈。”又称“自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因名。
-
自灸
概述:自灸:1.敷药发泡灸;自灸又称天灸、冷灸、无热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如用大蒜、毛茛、旱莲草、威灵仙等捣成糊状外敷,或以白芥子、斑蝥等研末水调外敷。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气海、肾俞等,疟疾可敷内关、大椎,扁桃体炎可敷合谷,滞产可敷涌泉等。
-
药物发泡灸
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古称天灸。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莨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临床常用毛茛叶贴敷于寸口部位或内关、大椎穴治疗疟疾,用斑蝥贴敷患部治疗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用白芥子研末醋调贴敷背部穴位治疗冷哮,用大蒜泥贴敷涌泉治疗咳血、衄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