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材学》
《药材学》药材专著。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编。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有关药材的产地、产季、产况、产作等药材学的总论及700余种药材的生产、鉴定和应用知识。并附有药用动植物、药材外形、饮片及组织粉末等图共1300余幅。是一部较大型的药材参考书。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神黄豆
《*辞典》:神黄豆:出处:《本经逢原》拼音名:Sh nHu nɡD u别名:回回豆(《药材学》)。见点时,急用:生芪、当归、赤芍、桔梗、防风、荆芥、厚朴、续断、白芷、山查、木通、神黄豆三十粒。(《灵秘丹药笺》)③治痘将出时:用神黄豆,按一岁一粒,剥去外壳并内皮,将瓦焙熟一半,留生一半,芫荽汤调服。
-
肥皂核
《*辞典》:肥皂核:出处:《纲目》拼音名:F iZ oH 别名:肥皂子(《药材学》)来源:为豆科植物肥皂荚的种子。10月间采取果实,干燥后剥取种子,晒干,置干燥处,防蛀。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吐顽痰,治风秘,下痢,疮,癣。②《本经逢原》:治大肠风秘。③《本草求真》:治头面霉疮。
-
玳玳花
《*辞典》:玳玳花:出处:《药材资料汇编》拼音名:D iD iHuā别名:枳壳花(《草花谱》),代代花(《饮片新参》),酸橙花(《药材学》)。6月间采摘花蕾,先用急火烘至七、八成干,呈显黄色后,再用文火烘至全干,切勿烘焦。果熟期12月。上部较膨大,基部具花柄;尚含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
-
六轴子
化学成分:本品含八厘麻毒素。《*辞典》·六轴子: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LiùZhóuZǐ别名:土连翘(《本草从新》),山芝麻(《百草镜》),闹羊花子(汪连仕《采药书》),天芝麻(《杨氏便易良方》),羊踯躅果(《药材学》)。治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④《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
枣槟榔
出处:《饮片新参》拼音名:ZǎoBīnɡLɑnɡ别名:枣儿槟榔(《随息居饮食谱》),槟榔干(《中药志》),枣儿槟、壳槟榔(《药材学》)。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未成熟果实。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亦产。性味:《饮片新参》:甘微苦涩。功能主治:①《饮片新参》:消食,醒酒,宽胸腹,止呕恶。作通经药、收敛药。
-
黑大豆皮
《*辞典》:黑大豆皮:出处:《纲目》拼音名:HēiD D uP 别名:黑豆衣(《江苏植药志》)。取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其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功能主治:养血疏风。⑤《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穞豆原出《本草拾遗》,其原植物历代均有考证,但意见不一,尚无结论。
-
八楞木
概述:八楞木为中药名,又名八棱麻、青竹标。七月左右割取全草,晒干。8对,顶端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两侧裂片狭长椭圆形,先端圆钝,两面具腺点和细毛;100厘米,粗的直径可达9毫米,外表棕色,有棱线,叶痕突起。气弱,味苦。主产江苏。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或浸酒饮。
-
白梅花
《中医大辞典》·白梅花:白梅花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绿萼梅花之别名。入肝、胃经。1.治肝气郁结,脘痛,胸闷,食欲不振,梅核气。绿萼梅乎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赤水玄珠》)③治瘰疬:鸡蛋开一孔,入绿萼梅花将开者七朵,封口,饭上蒸热,去梅花食蛋,每日一枚,股七日。
-
川槿子
概述:川槿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木槿子之别名。别名:朝天子、川槿子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果实。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痛,解毒。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
-
木槿子
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还含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辞典》·木槿子:出处:《纲目》拼音名:MùJǐnZǐ别名:朝天子(《饮片新参》),川槿子(《药材学》)。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糯稻根须
出处:《本草再新》拼音名:Nu D oGēnXū别名:稻根须(《药材资料汇编》),糯稻根(《江苏植药志》)。功能主治: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治阴寒,安胎和血,疗冻疮、金疮。②《中国医学大辞典》:养胃,清肺,健脾,退虚热。(《江苏植药志》)临床应用:治疗马来丝虫病用糯稻根制成煎剂内服,每日2次。
-
水栀
《*辞典》:水栀: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ShuǐZhī别名:伏尸栀子(《雷公炮炙论》),水栀子(《八闽通志,),黄箕子、黄枝(《福建民间草药》),马牙栀、建栀、黄栀子(《药材学》)。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果实。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生境分布: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
广防己
概述:广防己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化学成分:本品含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马兜铃酸,尿囊素、β-谷甾醇大叶小檗碱等。石细胞环带与栓内层连接,其下有多列薄壁细胞。(3)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大果榆糊
概述:大果榆糊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别名:山榆仁、臭芜荑、白芜荑、大果榆糊来源及产地: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果实的加工品。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脾、胃经。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除湿止痢。1.治蛔虫、绦虫病腹痛,小儿疳积泻痢,肠风,痔漏,皮肤骨节中如虫行。2.治疮疥、湿癣,研末蜜调涂;
-
天平一枝香
概述:天平一枝香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大戟之别名。别名:下马仙、龙虎草、膨胀草、天平一枝香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京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的根。入肺、脾、肾经。功能主治:逐水通便,消肿散结。1.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血吸虫病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胸腔积液。
-
乌饭果
概述:乌饭果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纲目》记载的南烛子之别名。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的果实。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气,止血。治体气虚弱,筋骨痿软,遗精,赤白带,久泻,久痢,鼻衄,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理作用:提取物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
水丈葱
概述:水丈葱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救荒本草》记载的水葱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莎草科植物水葱ScirpusvalidusVahl的茎。分布东北及内蒙、陕西、甘肃、新疆、河北、江苏、四川、贵州等地。性味:味淡,性平。功能主治:除湿利尿。主治水肿胀满,小便不通。用法用量:煎服:3~
-
玉果
概述:玉果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药性论》记载的肉豆蔻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治脾胃虚寒,脘腹胀痛,食欲不振,霍乱中恶,呕吐,久泻,久痢。还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二羟基三甲氧基-8-O-4’-新木脂素,2-(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1,4-二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醇、利卡灵B等。
-
四面戟
概述:四面戟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鬼箭羽之别名。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百脚
概述:百脚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蜈蚣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功在祛风,定惊,攻毒。2.治疗疮肿毒,溃疡,瘘管久不收口,带状疱疹,疥疮,毒蛇咬伤。化学成分:水及乙醇等提取物含组氨酸、精氨酸、8-羟基赖氨酸、谷酰胺等。还含胆甾醇等。
-
百解头
概述:百解头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药材学》记载的广防己之别名。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功在祛风止痛,清热利水。1.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肾炎水肿,脚气,膀胱炎,小便不利。化学成分:本品含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马兜铃酸,尿囊素、β-谷甾醇大叶小檗碱等。
-
肉皂角
概述:肉皂角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纲目》记载的肥皂荚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chinensisBaill.的果实。功能主治:功在涤痰除垢,解毒杀虫。1.治咳嗽痰塞,风湿疼痛,痢疾,肠风,便毒。
-
红土
概述:红土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赤石脂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涩、酸,温。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功在涩肠固脱,止血收湿,生肌敛疮。1.治久泻,久痢,脱肛,小便不禁,便血,崩漏,带下。2.治溃疡久不敛口,湿疹脓水浸淫,外伤出血,烫火伤,研末撒。还具有止泻、降低血磷作用。
-
冰凉花
《中医大辞典》·冰凉花:冰凉花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性味:苦,平,有大毒。地上部分含强心苷,苷元有:毒毛旋花子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等。《全国中草药汇编》·冰凉花:别名:福寿草、侧金盏花、冰了花、顶冰花来源:毛茛科冰凉花属植物冰凉花AdonisamurensisRegeletRadde,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强心,利尿。
-
天浆壳
《中医大辞典》·天浆壳:天浆壳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透疹,定惊。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小儿高热惊痫。本品还可抗菌。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炮制:剪去果柄,除去种子及绒毛。"③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
-
麦芽糖
概述:麦芽糖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饴糖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温。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麦芽糖10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等症。
-
棕榈子
《*辞典》:棕榈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ZōnɡLǘZǐ别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
土甘草豆
概述:土甘草豆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中毒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尿闭、幻视、溶血、虚脱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药理作用:相思子毒蛋白对小鼠实验性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性极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0mg/kg。
-
砂炒豹骨
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
-
油制豹骨
概述:油制豹骨为豹骨的炮制品。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归肝、肾经。《中华本草》:豹骨具有祛风湿、强筋骨、镇惊安神的功效。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
-
醋豹骨
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
-
关防风
概述:关防风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防风之药材名。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面瘫,风湿痹痛,四肢挛急,腹痛泄泻,肠风下血,风疮疥癣,皮肤瘙痒,破伤风。炒炭治便血,崩漏。防风花:煎服治心腹痛,四肢拘急,骨节间痛。
-
土鳖虫
性味归经:咸,寒。土鳖虫( 虫)药典标准:品名:土鳖虫( 虫)TubiechongEUPOLYPHAGASTELEOPHAGA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
壁钱幕
《*辞典》:壁钱幕: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B Qi nM 别名: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温热经纬》),壁钱茧(《陆川本草》),壁蚕茧(《药材学》)。功能主治:治烂喉痧,喉痹,乳蛾,牙痛,疔疮,创伤出血,呕逆,咳嗽。
-
八棱麻
概述:八棱麻为中药名,又名八楞木。见《药材学》。八楞木又名八棱麻、青竹标。见《饮片新参》。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风毛菊Saussureajaponica(Thunb.)DC.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华南地区。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或浸酒饮。
-
牡荆子
《*辞典》:牡荆子:出处:陶弘景拼音名:MǔJīnɡZǐ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小苞细小,线形,有毛,着生于花梗基部;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①《别录》: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研末或浸酒。
-
朴消
《*辞典》:朴消:拼音名:PǔXiāo别名: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药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药材学》)。②皇甫谧:主疗热,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气。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
冰郎花
概述:冰郎花为中药名,出自《吉林中草药》,即《药材学》记载的冰凉花的别名。性味:苦,平,有大毒。功能主治:强心,利尿,镇静。化学成分:根含强心苷:加拿大麻苷、加拿大麻醇苷、黄麻属苷A、铃兰毒苷、K-毒毛旋花子次苷-β、索马林(Somalin)等。地上部分含强心苷,苷元有:毒毛旋花子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