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疒贵)(tuí颓)
差(疒贵)(tuí颓)病证名。又名差颓、偏(疒颓)。指小儿单侧睾丸肿大。《诸病源候论》:“差(疒颓)者,阴核偏肿大。”治宜理气散结,用《张氏医通》木香楝子散,或金铃子散加昆布、海藻。
-
单纯甲状腺肿
单纯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和饮水中碘长期供给不足,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常流行于一个地区,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但在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如妊娠),可因代偿不足而呈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现象。
-
母蛎散
《直指小儿》卷四:组成:母蛎粉。主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用法用量:先以津唾涂肿处,次以母蛎粉掺敷。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上天柱
上天柱为经外奇穴名。位于天柱穴上方0.5寸处。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落枕、后头痛等。一般直刺0.5~1.0寸。
-
风寒袭鼻证
风寒袭鼻证为证候名。指风寒之邪侵袭鼻窍,以鼻塞,流清涕,或鼻痒,喷嚏,鼻甲肿大,分泌物清稀,恶风寒,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风热犯鼻证
风热犯鼻证为证候名。指风热之邪侵袭鼻窍,以鼻塞流涕,发热微恶风寒,鼻甲肿大,黏膜充血,分泌物黏稠,嗅觉减退,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
高碘甲状腺肿
高碘甲状腺肿(iodineexcessgoiter)是指人体长期摄人过量碘而导致的甲状腺肿大。
-
护耳草
别名:大奶汁藤、打不死来源:萝藦科护耳草Hoyafungii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治风湿跌打,脾肿大,吐血,骨折。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儿偏癫
小儿偏癫为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又名偏结。即小儿单侧阴囊肿大的病证,宜服防葵圆。
-
慢性砒霜中毒
慢性砒霜中毒(chronicarsenicpoisoning)是指少量而长久药用、误服砒霜,以各种皮肤损害,毛发脱落,腹痛腹泻,黄疸,肝脏肿大及肢体麻木疼痛等为常见症的慢性中毒病。
-
驻节风
驻节风病名。膝、肘关节肿大的病证。《外科问答》:“若两膝肘同发或一膝一肘并发,方可名驻节风。”证治参见鹤膝风条。
-
种橐
种橐病名。出《五十二病方》,阴囊肿大之病证,亦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该书记载有治疗方剂。
-
泽前
泽前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尺泽穴下1寸,直对中指处。主治甲状腺肿大、上肢麻痹、前臂痉挛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气疬
气疬为病名。与情绪相关之颈部包块。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症为包块生于颈之两侧,推之可动,形圆而软,遇恼怒愤郁则肿大而痛。宜疏肝解郁,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
-
偏肾
偏肾病名。指单侧阴囊肿大之病症。见《慎斋遗书》卷九:“疝偏于左右名偏肾。”
-
偏结
偏结病名。指小儿单侧阴囊肿大之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疒颓)。详见该条。
-
捻头瘟
捻头瘟病名。瘟疫之一种。证见颈项肿大,喉痹失音等,状如虾蟆瘟。《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捻头瘟,喉痹失音,项大腹胀,如虾蟆状,故亦名虾蟆瘟。宜荆防败毒散。”参见瘟疫、虾蟆瘟条。
-
蒂丁肿
蒂丁肿病名。悬雍垂肿大者。出《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丁肿,后号悬疔。”即悬疔。详见该条。
-
病(疒^贵)
病(疒^贵)病证名。简称(疒^贵)。指小儿两侧睾丸肿大。治宜利气软坚,用橘核丸。参见小儿阴(疒^颓)条。
-
文殊兰果
《*辞典》:文殊兰果: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W nShūL nGuǒ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罗裙带条。功能主治:《泉州本草》:治闪筋肿大,鲜果实捣敷患处。摘录:《*辞典》
-
胜金桃仁膏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名:胜金桃仁膏组成:桃仁。主治:卵肿大。用法用量:敷之。制备方法:上药杵,去皮尖,为膏。
-
秘传蒲黄散
《松崖医径》卷下:方名:秘传蒲黄散组成:蒲黄(真者)。主治:舌肿大塞口,不通饮食者。用法用量:罗净。频刷舌上。
-
身体尫羸
身体尫羸为症状名。是指身体瘦弱而关节肿大变形的表现。
-
杨玄亮
杨玄亮唐代医生,早年尝从良师学医,尽得其传,善治一切痛症。曾以刀割法治愈一背痈,肿大如拳,竟于刀后数日平复。
-
肿胀舌
肿胀舌是指舌体肿大,甚则充盈满口而妨碍饮食、言语及呼吸的舌象。病多属血分,或为痰饮,或为湿热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