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耳科
耳科为为临床科目之一。见《冷庐医话》。系专论治耳部疾患者。此外,清初在江苏省苏州市养育巷,曾有专门从事耳科的中医。至今尚有后裔在开业。耳科在唐代时曾合并在耳目口齿科中。宋代始,耳目口齿科逐渐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小科,参见耳目口齿科条。
-
眼科
眼科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治疗眼病的医学专科。唐代眼科尚未独立,包括在耳目口齿科内;宋代始有眼科的设置。元、明、清三代沿袭均设眼科。参见九科、十三科条。
-
阳事
阳事指阴茎或者性机能。如“阳事不举”、“阳事衰弱”。《本草纲目》补骨脂条:“兴阳事,明耳目。”
-
蓼酒
处方:蓼(八月三日取)。制法:晒燥把之,如5升大,60把,水6石,煮取1石,去滓,以酿酒。功能主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脚冷。用法用量:如常法。随多少饮之。摘录:《千金》卷七
-
省嗜欲
省嗜欲养生术语。即节制欲念。《淮南子·精神训》:“胸腹充而嗜欲省,则耳目清,听视达矣。”指人气血充于内,而于外节制欲念,则有利于健康长寿。
-
耳目痹医
耳目痹医为古代对专门治疗耳、目、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类似今之五官科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