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针
梅花针(percussopunctatorpyonex)为针具名。为集针五枚,形如梅花的皮肤针。因针头由五枚细针组成,形如梅花,故名。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
-
电梅花针
电梅花针为皮肤针具之一。是在梅花针上通以电流治疗疾病的梅花针具。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晶体管电针机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在梅花针组和铜棒或铜夹上;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300赫兹,电流小于5毫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由于电梅花针具有电与机械的综合刺激作用,故临床疗效优于梅花针。
-
梅花针疗法
概述:梅花针疗法:1.书名;即用梅花针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症:神经衰弱,脱发,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胃肠疾患,皮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年老、体弱、小儿精神紧张、惧怕针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疗。初次治疗患者宜予轻叩刺。
-
七星针
七星针形如小锤,头上装有7枚小针,用以叩击浅刺皮肤。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皮肤针外形似小锤状,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皮肤针(图出《中国针灸学词典》)皮肤针法是古代的“半刺”、“扬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记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内,如拔毛状,以取皮气。”
-
电梅花针疗法
电梅花针疗法是利用特制的电梅花针在皮肤表面叩打的治病方法。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其他型晶体管医疗仪,如半导体间动电流刺激器亦可代替。应用时拨开电源,调好频率(或波型),让病人一手握住连线导线的铜棒,用通电的梅花针在部位或穴位的表面上进行叩打。
-
脓耳口眼㖞斜
是指以耳内流脓、口眼 斜为主要表现的脓耳变证。火热邪毒壅盛者,则有发热,头痛,口苦,咽干,耳痛,耳脓稠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只有口眼 斜症状而非脓耳引起者,不属本病范畴。又称聤耳、耳疳、缠耳、耳底子、耳痈、耳湿、耳中生毒,为五般聤耳之一。青脓为震耳。”
-
近视眼电梅花针疗法
近视眼电梅花针疗法是70年代初期在梅花针治疗近视眼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视眼治疗方法。主穴选正光1、正光2,配穴选风池、内关、大椎等,在穴位表皮上O.5cm~在颈椎两侧各叩打3行,第一、二颈椎两侧区域可作横刺、密刺;同时可在睛明、攒竹、四白、太阳穴多用叩打数针。经临床观察,此法疗效优于单纯梅花针疗法。
-
皮肤针
硬柄皮肤针和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种:(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脓耳面瘫·气虚毒滞证
定义:脓耳面瘫·气虚毒滞证(facialparalysisduetopurulentearwithpatternofqideficiencyandtoxinstagnation)是指气虚毒滞,以耳内流脓日久,渐发生面瘫,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脓液污秽臭味,有肉芽或息肉,伴食少便溏、肢倦无力,唇舌淡白无华,舌苔白腻,脉细弱或涩等为常见症的脓耳面瘫证候。脓耳(purulentear;
-
脓耳面瘫·热毒灼络证
定义:脓耳面瘫·热毒灼络证(facialparalysisduetopurulentearwithpatternofheat-toxinscorchingcollateral)是指热毒灼络,以口眼 斜、耳内流脓,耳痛剧烈,鼓膜充血、穿孔,流脓稠厚味臭,完骨部有叩压痛,伴发热头痛、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脓耳面瘫证候。脓耳(purulentear;
-
能远视不能近视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能远怯近症的治疗:能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脓耳面瘫
是指以耳内流脓、口眼 斜为主要表现的脓耳变证。火热邪毒壅盛者,则有发热,头痛,口苦,咽干,耳痛,耳脓稠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脓耳面瘫的诊断:脓耳并见口眼 斜症状,即为本病。又称聤耳、耳疳、缠耳、耳底子、耳痈、耳湿、耳中生毒,为五般聤耳之一。青脓为震耳。”
-
能远怯近症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能远怯近症的治疗:能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不能近视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不能近视的治疗:不能近视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名称:髓内针内固定术别名:髓内针固定术分类:骨科/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及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ICD编码:78.4501概述:髓内针内固定多用于长管骨(如股、肱、尺、胫、桡骨等)骨干骨折。或拔出重插,加用钢丝固定[图6⑴⑵];
-
视远怯近症
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视远怯近症的治疗:视远怯近症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3穴,每次留针30~
-
针灸美容法
针灸美容法是指通过针刺、艾灸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本法具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化瘀消痣,解毒杀虫,消肿散结,脱毛除臭等功效。治疗方法多采用毫针、温针、火针、梅花针、刺血、灸法,尤其以火针、温针祛除体表的各种斑、痣居多。
-
皮肤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是将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皮部)的治疗方法,属丛针浅刺法。皮肤针刺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发展而来。人体皮部是十二经络在体表的分布,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以通过络脉作用于脏腑经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针柄:有硬柄和软柄两种规格。要求:针尖不可太锐,呈松针形。
-
十二味痹通搽剂
十二味痹通搽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十二味痹通搽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苗医:中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皮肤破溃处禁用。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梅花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中国梅花针
《中国梅花针》为书名。钟梅泉编著。198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1973年出版的《梅花针疗法》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介绍使用梅花针的基础知识及其临床治疗。每病之后,均附验案,可供临床参考。
-
反馈疗法
反馈疗法是在面诊基础上作用于相应施治区域,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人体一定部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压痛或麻木程度及压痛点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一般用指尖、金属、玻璃、木棍进行按压,或梅花针叩刺,或电针、激光、穴位注射等法。也可用特制面针进行刺激,根据病情掌握好刺激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
阳剌
阳剌即“扬刺”,《黄帝内经太素》作阳刺,与“阴刺”对举。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指正中刺一针,旁边刺四针而浅,可治疗寒气稽留面积广大而浅的病症。近代所用的梅花针,即衍生于这种多针浅刺法。
-
皮肤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斑秃和全秃
斑秃为一种骤然发生的斑状秃发,俗称“鬼剃头”。病因不明,可能与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紧张、受惊恐、内分泌功能失调等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2)口服胱氨酸、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E。二、局部治疗:原则为刺激皮肤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回圈,促进毛发生长。(2)局部头皮按摩加梅花针挑刺,隔日1次;
-
金针梅花诗抄
《金针梅花诗抄》为书名。清·周树冬遗稿,周楣声重订。1982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篇,以诗歌形式介绍梅花针法。
-
火珠疮
火珠疮为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由心肝二经热毒炽盛而成。初起患处皮肤红赤,中心起疱疹,明亮如珠,焮痛如烙。治宜凉血解毒。内服解毒泻心汤。外用生萝卜汁或大黄加醋少许和匀调涂。类今之非典型带状疱疹。发生于腹部者,也可配合使用梅花针治疗。
-
套管式皮肤针
套管式皮肤针为皮肤针的一种。针型呈圆柱状,上端有弹簧装置,按压时有细针数枚从底面的小孔中伸出,轻叩浅刺皮肤以治病。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七星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之一·七星针疗法:七星针疗法为皮肤针疗法之一。皮肤针是一种多针浅刺的专门针具。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皮刺疗法
皮刺疗法即皮肤针疗法。是指用皮肤针刺激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多针、浅刺及刺激面广的特点。因所用的针具不同,又分别有“七星针疗法”、“梅花针疗法”、“滚刺疗法”等名称。本法适应范围较广,对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痛经、近视、神经性皮炎等效果更佳。
-
毛刺
毛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以“刺浮痹于皮肤”,这是一种浅刺皮肤的方法,用来治疗皮肤麻木不仁等病症。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皮肤针(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扬刺
概述:扬刺为古刺法。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操作方法: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说明:《黄帝内经太素》“扬刺”作“阳刺”,与阴刺对举。治疗痹证寒邪稽留范围较大。
-
滚刺筒
滚刺筒为皮肤针的一种。临床使用时术者手握针柄,将滚筒在需要刺激的部位上来回滚动。适用于须作大面积浅刺者,如末梢神经炎等。滚刺筒分筒柄和滚筒两部分,筒壁密布短针。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七星针(七枚)、梅花针(五枚)和丛针(针数不限)等。其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又称为小儿针。
-
丛针
用于浅刺皮肤。因其刺激仅及皮肤,故名。7枚,横插入一根钻有孔眼的竹箸末端并加线固定,亦称箸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别有梅花针、七星针、丛针等名称。现在之滚刺筒,亦属此类。它是在古代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小锤式、刷帚式和滚筒式等几种。皮肤针(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桡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1)运动:上臂桡神经损伤时,各伸肌属广泛瘫痪,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及食指、小指固有伸肌均瘫痪。前臂背侧肌肉萎缩明显。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选穴分肩贞、曲池与手三里、合谷两组,每次取一组,使用电针机,肩贞及手三里接负极、曲池和合谷接正极,频率为20~
-
甘肃省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目录(2011版)
《甘肃省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目录》由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5月30日甘食药监械〔2011〕153号发布。
-
豁免提交临床试验资料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试行)
二、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12的规定,虽未列入本目录,但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检验、诊断类第二类医疗器械,申报产品注册时,不需要提供临床试验资料。2.本目录中的品种若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则品种名称原则上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名称。
-
中医科针灸疗法一般工作常规
1.凡经临床科(或门诊)诊断,需要针灸治疗者,可开出医嘱,由本科(或门诊)医师、护士执行,或填写申请单,送针灸科、室(或理疗科),或直接挂号就诊。5.每次治疗后,施术者应详细记录治疗次数、日期、穴位、刺激量、方法及时间等,并签名。针具消毒用高压蒸汽法,梅花针、挑治针可用器械消毒液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