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凉膏
主治:疮疡已溃破。主治:发背。《丸丹膏散集成》:方名:清凉膏组成:大黄6钱,防风6钱,玄参6钱,黄芩6钱,羌活6钱,生地6钱,白芷6钱,当归6钱,木鳖子3钱,乌药6钱,荆芥6钱,麻黄(去节)6钱,丹皮3钱,官桂4钱,黄柏6钱,赤芍6钱,棉子油11斤,东丹(炒)3斤8两,独活6钱,申姜(去毛)6钱。主治:痈疽疮疖。
-
九香膏
处方:麝香5分,冰片1钱,白及1两,白芷1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丁香5钱,辰砂3钱。功能主治:疏气和血,通腠开窍。主痈疽发背,乳中结核;一切无名肿毒,贴之末成易消,已成易溃,已溃易敛。用法用量:用法中清凉膏,即原书“太乙清”。
-
太一膏
《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施圆端效方》:别名:太乙膏组成:桂枝2两,玄参2两,白芷2两,大黄2两,广荗2两,生地黄2两,芍药2两,当归2两。《百一》卷二十:别名:神仙太一膏、太乙膏、神效太乙膏、太乙灵应膏、太乙清凉膏、太乙膏丸组成:赤芍药1两,大黄1两,香白芷1两,官桂1两,玄参1两,当归1两,生干地黄1两。
-
眼胎赤
眼胎赤病证名。又名胎赤眼。即初生儿眼睑及结膜充血、糜烂。见于新生儿急性包涵体性结膜炎。由热毒上攻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内服《证治准绳》清凉膏(大黄、黄连、黄柏、葛根、细辛、薄荷);外用《太平圣惠方》洗眼黄柏汤(黄柏、秦皮、蕤仁、枣、煎水,适寒温洗之)。
-
沥青疮
沥青疮病名。现代病名。因过敏体质,遇沥青之火毒热气接触肌肤而发。如浸及粘膜、损目、可见白睛变红,目肿羞明流泪,视力模糊。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肌肤粗糙,色呈棕黑者,所生丘疹或黑头粉刺,或并发为多发性疖病,缠绵时日。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之剂。外治可敷贴清凉膏,或用清热解毒之蒲公英、野菊花等煎汤湿敷。
-
火激红斑
概述:火激红斑(erythemaabigne)亦称热激红斑,是由于局部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而引起的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网状红斑,有时色素增加明显,称为火激网状色素沉着。如《外科启玄》火癍疮记载:“…火激皮炎;偶可发生水疱,轻度皮肤萎缩和角化过度。相关药品:氢醌、奥古蛋白、维A酸、氟尿嘧啶
-
珠黄八宝散
00g龙骨(煅)375g冰片37.5g朱砂25g制法:以上八味,珍珠、朱砂、琥珀分别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炉甘石、石膏、龙骨分别粉碎成极细粉,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各粉末混匀,即得。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收口。用于痈疽,疔毒及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用法与用量:外用,视患处大小,适量渗敷,用清凉膏或纱布盖贴。
-
冰豆膏
《仙拈集》卷三处方巴豆1粒(去净油),冰片3厘。制法用饭粘以手捏烂为丸。雄黄少许为衣。功能主治乳痈。用法用量将丸捏扁贴眉心处,用清凉膏如钱大盖之,夏贴3个时辰,春、秋冬贴1日,去之。
-
白散子
《中藏经》:白散子:处方:白附子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牵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用法用量:每服2钱,量患人虚实加减,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1两盏。主治:肝肾虚,为风所袭,卒中涎潮,昏塞不语,呕吐痰沫,头目眩晕,上实下虚,真阴耗竭;主治:发背。
-
换肌消毒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换肌消毒散:别名:萆薢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摘录:《金鉴》卷五十一《诚书》卷十五:方名:换肌消毒散组成:土茯苓(即萆薢)、当归、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鲜皮、木瓜(忌铁)、金银花、木通、连翘、防风、黄耆、川芎、生地、芍药各等分(一方用至木瓜止)。
-
木芙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拼音名:M F R nɡ别名: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
-
拈痛膏
《仙拈集》卷一:方名:拈痛膏组成:广胶3两,生姜半斤,葱白半斤(捣汁),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主治:风寒湿气疼痛。用法用量:摊贴患处,用鞋底烘热熨之。制备方法:入铜勺内,火上熬化,移在滚汤内顿,以箸搅匀,入花椒末少许,再搅匀。《梅氏验方新编》七集:方名:拈痛膏组成:如意金黄散1两,樟脑末3钱。
-
目珠子脱出
目珠子脱出为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珠突出眶证又名目珠子脱出、肝胀。见《证治准绳·杂病》。多由热盛火炽,外伤等致目珠暴然突出于眼眶,“与鹘眼证因滞而慢慢胀出者不同”(《张氏医通》卷八)。由火热所致者,宜清热泻火,用清凉膏加减;
-
湿疡雄冰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湿疡雄冰膏组成:雄黄解毒散1两,冰片粉3钱,清凉膏8两7钱。功效:清热解毒,止痒定痛。主治:急性湿疹(风湿疡),匍行疹(火燎疮,脂溢性皮炎(面热风毒)。制备方法:上药调匀成膏。
-
火激皮炎
概述:火激红斑(erythemaabigne)亦称热激红斑,是由于局部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而引起的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网状红斑,有时色素增加明显,称为火激网状色素沉着。如《外科启玄》火癍疮记载:“…火激皮炎;偶可发生水疱,轻度皮肤萎缩和角化过度。相关药品:氢醌、奥古蛋白、维A酸、氟尿嘧啶
-
热激红斑
概述:火激红斑(erythemaabigne)亦称热激红斑,是由于局部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而引起的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网状红斑,有时色素增加明显,称为火激网状色素沉着。如《外科启玄》火癍疮记载:“…火激皮炎;偶可发生水疱,轻度皮肤萎缩和角化过度。相关药品:氢醌、奥古蛋白、维A酸、氟尿嘧啶
-
初生无皮
概述:初生无皮(skinerosioninnewborn)为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梅毒遗传者,宜清解胎毒,用换肌消毒饮(《医宗金鉴》: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皂刺、土茯苓、金银花、连翘、甘草、白芷、苦参、白鲜皮、防风、灯心),外敷清凉膏(石灰、香油)、鹅黄散(黄柏、石膏、猪苦胆)。
-
湿疡雄甘膏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名:湿疡雄甘膏组成:雄黄解毒散1两,甘石粉2两,清凉膏7两。功效:除湿收敛,润肤止痒。主治:慢性湿疹,下肢溃疡。制备方法:上药调匀成膏。用药禁忌:急性湿疹慎用。
-
珠突出眶证
珠突出眶证病证名。又名目珠子脱出,肝胀。多由热盛火炽或外伤等致目珠突出眼眶,治宜火热者清热泻火,方选泻心汤、清凉膏加减;外伤者化瘀活血,方选桃红四物汤等加减。危重者宜手术治疗。术后辅以中药。
-
红炉散
处方:红东丹12g,煅炉甘石12g,血竭12g,象皮12g,松香12g,煅龙骨12g,氧化锌125g。制法:上为细末,瓶贮。功能主治:下肢溃疡。用法用量:疮口清洁后,以毛笔蘸药涂之。再贴清凉膏。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