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蠡沟
正坐或仰卧取穴。蠡沟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布;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当针刺得气后,保持原坐位,即活动颈部、肩部或肩胛部,做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活动头颈部;
-
交仪
所属部位:小腿交仪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布;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现代又多用蠡沟穴治疗子宫内膜炎、肠疝痛、睾丸炎、性机能亢进等。
-
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实证,见阳强不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
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上肢里手太阴列缺手少阴通里手厥阴内关表手阳明偏历手太阳支正手少阳外关下肢里足太阴公孙足少阴大钟足厥阴蠡沟表足阳明丰隆足太阳飞扬足少阳光明躯干任脉络鸠尾督脉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十五络穴的作用:络穴,具有主治表里两经病证的作用。
-
足厥阴之别
足厥阴之别即足厥阴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厥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厥阴肝经别出的络脉。脉自内踝上5寸处的蠡沟穴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本络脉若发生病变,脉气厥逆就会引起睾丸肿大,突发性疝气;实证则见强阳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均可取本经络穴蠡沟治疗。
-
隆扎穴
隆扎穴为古藏医刺络穴位。出藏医书《四部医典》。位于小腿内踝上方的静脉,相当于足厥阴肝经蠡沟穴部位。主治脾朗头病(急腹症),其症状如十二肋部剧痛、腹胀、饮冷水而发作等。
-
足厥阴肝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指属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单侧计14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