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毛
丛毛即聚毛。《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三毛为人体部位名。生于足大趾背面爪甲后皮肤上者(三毛指大趾爪甲后方有毛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还贯爪甲,出三毛。”
-
毛舌
概述:毛舌(hairytongue)是丝状乳头过长形成,呈黑色或黑褐色,主要位于舌体背中部和后部。如有霉菌感染可口含制霉菌素或混悬液涂用。可能由于改变了口腔内的正常环境,使丝状乳头过长或影响正常脱落而致,其黑色可能由于唾液成分的改变,黑根霉菌孢子产生的黑色素污染所致。多无自觉症状,也可伴有口臭、口干和口苦等。
-
丛毛藓属
中文名丛毛藓属拼音名congmaoxianshu拉丁名Pleuridium属下物种丛毛藓、尖叶丛毛藓、细丛毛藓、纤叶丛毛藓
-
毛花槭
拼音名:MáoHuā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毛花槭的根。叶纸质,宽超过于长,长9-10cm,宽8-12cm,常5裂,稀7裂,裂片卵形或三角卵形,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而贴紧的锯齿,仅靠近基部的部分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亮绿色,嫩时被短柔毛,老时除脉腋被丛毛外.
-
蔓长春花属
中文名蔓长春花属拼音名manchangchunhuashu拉丁名Vinca中国植物志63:86描述VincaL.蔓长春花属,夹竹桃科,约10种,分布欧洲,其中蔓长春花V.majorL.和小蔓长春花V.minorL.两种,我国东部有栽培。花冠漏斗状;雄蕊内藏,花丝扁平;花药顶端有一丛毛的膜,贴着柱头;花盘为2至数个舌状片所组成,与心皮互生而略短;
-
游动放线菌
由基内菌丝和(或)气生菌丝上的孢囊柄,或孢囊菌丝的顶端膨大,或孢子丝盘绕成各种形状的多孢囊,内有许多孢囊孢子,大部分有鞭毛能游动,少数无鞭毛不能游动。如游动放线菌属,孢囊孢子浑圆形,大部分具极生丛毛,能游动,一般无气生菌丝,能产生多种抗细菌和抗肿瘤的抗生素。
-
牛皮
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较短,蹄较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性味:味咸;性平归经: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各家论述:《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皮煮熟,切于豉汁中食之。
-
割舌罗
拼音名:GēShéLuó别名:割舌树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土坛树的根、叶。叶厚纸质或近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急尖而稍钝,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腋被丛毛,渐老时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疏林中。主风湿痹痛;
-
胆经
胆经为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足少阳胆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它的直行主干,从锁骨上窝下向腋部,经胸侧、浮肋,与前支经脉在髋关节部的环跳会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的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
-
八角枫
拼音名:BāJiǎoFēnɡ别名:白金条[侧根名]、白龙须[须状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将军、割舌罗、五角枫、七角枫、野罗桐、花冠木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chinense(Lour.核果卵形,长约1厘米,熟时黑色,顶端具宿存萼齿及花盘。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瘫痪,劳伤腰痛,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
飞蛾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长裂葛萝槭的嫩枝和果实。春末夏初采收嫩枝,晒干。下面淡绿色,嫩时在叶脉基部被淡黄色丛毛,老则脱落;花单性,雌雄异株,常成细瘦下垂的总状花序;雄蕊8,无毛,在雌花中不发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疏林中。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止咳;主新久咳嗽;
-
红椋子
拼音名:HónɡLiánɡ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红椋子的树皮。冬芽顶生和腋生,狭圆锥形。花盘垫状,无毛或略有小柔毛,边缘波状,厚约0.3-0.4mm,花柱圆柱形,长1.8-3mm,柱头盘状扁头形,稍宽于药柱,略有4浅裂,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0.8-1.2mm,宽0.7-1mm,密被灰色及浅褐色贴生短柔毛;舒筋活络。
-
牛角(角思)
是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角中的骨质角髓。 ^^的炮制:生牛角鳃:牛角鳃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肠风便血;(《中华本草》)各家论述:1.《本经》: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2.《药性论》:黄牛角鳃灰,能止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泻血。
-
牛王肺筋草
拼音名:NiúWánɡFèiJīnCǎo别名:豨莶草、山甘草、大黑理肺散、土玄参、豨仙草、白升麻、灯笼大秦艽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南方糙苏带根的全草。花冠通常粉红色,下唇常具红色斑点,冠檐二唇形,上唇自内面被髯毛,下唇内面无毛,3圆裂,中裂片较大。叶近圆形,具长柄,叶缘具圆齿状锯齿。性味:味微苦;
-
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拼音名:Rónɡ英文名:Goldenmonkeyfatorgoldenmonkeyasfood,Snub-nosedmonkeyfatorsnub-nosedmonkeyasfood别名:金线狨、猱、仰鼻猴来源:药材基源:为猴科动物金丝猴的肉和脂肪。雄体较雌体魁梧,体重可达15kg以上,雌体几小一半。性味:味甘;性温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五眼果树皮
药理作用:鞣质能抑菌、收敛,亦用以治火烫伤。《*辞典》·五眼果树皮: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WǔYǎnGuǒShùPí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功能主治:治疮疡,汤火伤,阴囊湿疹。如创面感染,痂下有脓液者,应及时去掉痂皮,重新清洗涂药;②治疗细菌性痢疾取酸枣树皮去掉表层粗糙部分,晾干。
-
岩梭花
拼音名:YánSuō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丛毛羊胡子草的花。秆密丛生,钝三棱形,直径约1-2mm,基部具宿存的黑褐色叶鞘。苞片叶状,线形;小苞片被针形,先端刚毛状;小穗单生成2-5簇生,长圆形,长6-12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岩壁上。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摘录:《中华本草》
-
报春花属
中文名报春花属拼音名baochunhuashu拉丁名Primula中国植物志59(2):1描述PrimulaL.报春花属,报春花科,约500种,大部分布于北温带,少数产南半球,我国约300种,全国均产之,惟主产地为西部和西南部,大部为美丽的花卉。花通常2型,排成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有时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蒴果球形或圆柱形,5-10瓣裂。
-
足大趾丛毛
足大趾丛毛指大敦穴。《千金要方》:“魇,灸两足大指丛毛中各二七壮。”足厥阴肝经即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丛,一作“聚”。
-
指
2.人体部位名。见《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在耳舟上方处。主治病症:耳穴·指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手指麻木。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指受血而能摄。”足趾·指:指为足趾。《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
胆足少阳之脉
胆足少阳之脉为早期经脉名。足少阳胆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厥阴肝经相为表里。它的直行主干,从锁骨上窝下向腋部,经胸侧、浮肋,与前支经脉在髋关节部的环跳会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之前的阳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
-
西河柳
概述:西河柳西河柳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汇言》,为《本草图经》记载的柽柳之别名。拉丁名:CacumenTamaric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Chinesetamarisktwig(《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西河柳、赤柽柳、山川柳、三春柳、观音柳。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透疹,利尿。性味与归经:甘、辛,平。
-
鹿角藤属
中文名鹿角藤属拼音名lujiaotengshu拉丁名Chonemorpha中国植物志63:195描述ChonemorphaG.Don鹿角藤属,夹竹桃科,约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产云南和两广,其中海南鹿角藤C.splendensChunetTsiang植株含胶乳,可制一般日常橡胶制品。叶阔,对生;花盘环状,心皮2,分离,有胚珠多颗;种子顶有束毛。
-
独一味属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 ^^伞花序密集排列成有短葶的头状或短穗状花序,有时下部具分枝而呈短圆锥花序状;小苞片针刺状;花冠淡紫、红紫或粉红褐色,冠筒内面密被微柔毛而无明显的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边缘具齿,内面密被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无毛。属下物种独一味
-
大趾聚会
大趾聚会为经外奇穴名。或释作大敦穴。出《肘后方》。位于踇趾背侧,当趾骨关节部之丛毛中。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头痛、眩晕、疝气、睾丸炎等。一般直刺0.1~0.2寸;可灸。
-
牛角䚡
是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bubalisL.角中的骨质角髓。 ^^的炮制:生牛角鳃:牛角鳃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肠风便血;(《中华本草》)各家论述:1.《本经》: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2.《药性论》:黄牛角鳃灰,能止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泻血。
-
𧿹趾横理三毛
^^趾横理三毛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参见大趾聚毛:大趾聚会为经外奇穴名。或释作大敦穴。位于踇趾背侧,当趾骨关节部之丛毛中。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头痛、眩晕、疝气、睾丸炎等。一般直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