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脓灸
概述:瘢痕灸(scarringmoxibustion)为灸法之一。又称化脓灸。是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泡,化脓,形成永久性瘢痕的直接灸法。古人重视灸后调养,《针灸大成·灸后调摄法》要求灸后宜静卧,不可立即进食、饮茶,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生冷瓜果、受热、冒寒,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
-
着肤灸
概述:着肤灸(directmoxibustion)又称直接灸、称着肉灸。着肤灸为古代最通行的灸法。着肤灸的分类:根据灸量的大小及机体反应的不同,着肤灸可分为化脓灸(瘢痕灸)和非化脓灸(非瘢痕灸)。施灸时当艾炷燃至一半左右,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即用摄子将艾炷夹去,另易新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度。
-
灸疱
指直接灸时,灸处皮肤形成脓包。《针灸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一般灸疱经3-5周后结痂愈合,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持疮面清洁,以防继发感染。施灸时先以蒜汁涂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多用于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结核、瘰疬等,并可用于预防保健。
-
发疱疗法
《中医药名词(2004)》·发疱疗法:发疱疗法为治法。《中医大辞典》·发泡疗法:发疱疗法即发泡灸,包括化脓灸和药物发泡灸。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天灸。哮喘,敷贴膻中、大椎、肺俞;扁桃体炎,敷贴合谷、鱼际;滞产,敷贴涌泉等。常用的药物发泡灸有毛茛灸、斑蟊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
烧灼灸
烧灼灸为灸法的一种。指施行艾炷灸法,烧灼皮肤,引起水泡或组织损伤(即灸疤)的灸法。亦称灼肤灸、化脓灸、打脓灸、瘢痕灸。烧灼灸除了具有对机体的即时作用以外,由于被烧灼部位发生水泡和无菌化脓,所以还对机体有持续作用。直接灸法之一。多用于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结核、瘰疬等,并可用于预防保健。
-
哮喘灸治法
概念:哮喘灸治法是用艾条或者艾药灸治选定的穴位,用以治疗哮喘的方法。观察表明艾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影响,能提高淋转率、玫瑰花环形成率和细胞免疫功能,可使机体产生相应抗力,有扶正固本的作用。以气喘、定喘、天突、膻中四穴为基本穴位,总有效率为91.06%
-
灸疮膏药
灸疮膏药指化脓灸法所用膏药。一般于直接灸后贴于局部,以引发灸疮和保护灸面。《大全·卷六》:“若欲用膏,必须用真麻油入治病之药,或祛风散气、滋血疗损之药,随证入之为妙。”《刺灸心法要诀》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份,用香油煎药去滓,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
-
灸盘
灸盘参见灸瘢。灸瘢指化脓灸后皮肤上所留下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
横三间寸
横三间寸为灸法用语。出《备急千金要方·灸例》。意指艾炷底面的直径以0.3寸宽度为准,三个艾炷并列,加上中间的间隙,两端间的距离共1寸。临床多用于化脓灸。
-
保健灸
保健灸(keepingfitmoxibustionhealthpreservingmoxibustion)是指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为目的而施行的灸法。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膏肓俞等。《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张杲《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
大壮灸
大壮灸即大炷灸。参见“大炷灸”:大炷灸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千金·灸例》:“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即指艾炷最小要有三分直径大。古代多用于化脓灸法,现代多用于间接灸。
-
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是将艾炷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泡,化脓,形成永久性瘢痕的直接灸法。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灼伤皮肤后,局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加强了机体自然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所以疗效较其他灸法优异。适应症:瘢痕灸多用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肠胃病、肺结核、瘰疬等,并可用于预防保健。
-
灸瘢
灸瘢指化脓灸后皮肤上所留下的瘢痕。《抱朴子·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灸瘢皆灭,面体玉光。”
-
直接灸
直接灸为艾炷灸法的一种。又称着肤灸、着肉灸、明灸。施灸时,先在皮肤上粘涂少许凡士林或大蒜汁等物,上置艾炷点燃;待烧近皮肤时,可用双手轻轻拍击或抚摸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一般每穴灸3~如不等艾炷烧及皮肤,在病人觉烫时即将艾火除去,另换艾炷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则属温热灸的一种,称为非化脓灸。
-
横三寸间
横三寸间灸法用语。《千金要方》:“凡经云横三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指三个底径三分的艾炷横行排列,其两端间的距离共一寸。多用于化脓灸。
-
大炷灸
大炷灸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即指艾炷最小要有三分直径大。古代多用于化脓灸法,现代多用于间接灸。
-
艾炷灸
概述:艾炷灸(moxa-conemoxibustion)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的灸法。艾柱艾柱灸的分类:临床上,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又称着肤灸、着肉灸、明灸。常用的隔物灸法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初病体质强壮者,艾炷宜大,壮数宜多。肩背和四肢皮厚肉多之处,多灸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