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方
《针方》为书名。唐·甄权撰。一卷。书佚。见《新唐书》。
-
开蒙集
《开蒙集》为针灸书名。《针方六集》为针灸丛书,6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1《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2《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六《兼罗集》,载玉龙歌等歌赋注释以及灸法等。
-
针方六集
《针方六集》为书名。明·吴崑撰。①神照集:论述经脉、腧穴、骨度等,并附图解。③尊经集:引用《内经》原文,讲述九针、候气、见气、取气、置气等针刺手法。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
-
补益资生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uyiZishengWan标准编号:WS3-B-1348-93处方:人参384g白术(麸炒)384g茯苓192g甘草60g白扁豆(去皮)120g山药192g南山楂(炒)240g六神曲(麸炒)240g麦芽192g莲子120g薏苡仁(麸炒)384g芡实(麸炒)192g泽泻42g豆蔻42g化橘红240g广藿得地60g桔梗60g黄连42g制法:以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
谢秀卿
谢秀卿为隋唐时针灸学家。参见甄权: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因母病与弟弟发奋学医,攻读医书,成为名医,尤长针灸之术。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还撰有《针灸钞》《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
中外卫生要旨
前3卷为国内的养生保健资料,除辑录文史、佛、道诸书养生论述外,合刊了《却病延年动功》、《易筋图说》、《八段锦坐功图》、《真人咏蛰龙法》、《六字延寿诀》、《重刊太乙针方》等有关养生、导引、针灸等书,增补了《随息居饮食谱》;全书虽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论述,但编排杂乱观点兼收并蓄,应分析批判地对待。
-
爪法
概述:爪法:1.刺法名;后《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参见切法:切法为针刺辅助手法名。《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切而散之。”《针经指南》列为手指补泻十四法之一:“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伤荣卫也。”《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救卒死…
-
金针先生
金针先生指北宋针灸家郭忠。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据《画墁录》载:宋仁宗卧病,药无效,下诏民间医生,郭忠应诏往诊,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仁宗开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称此穴为惺惺穴。
-
爪切
《针灸大成》:“爪切者: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参见爪法、切法:爪法为针刺辅助手法名。指针刺时用拇指指甲爪掐穴位以便于准确进针的方法。为《针经指南》手指补泻十四法之一。后《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切而散之。”
-
郭恕甫
郭恕甫即郭忠。郭忠为北宋针灸家。字恕甫。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据《画墁录》载:宋仁宗卧病,药无效,下诏民间医生,郭忠应诏往诊,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仁宗开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称此穴为惺惺穴。
-
甄立言
尝治愈御史大夫杜淹之风毒流肿病,预言其必不治;又治愈尼僧明律虫疾,名噪内外。著《本草音义》、《古今录验方》等,均未见行世。参见甄权: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还撰有《针灸钞》《针方》《明堂人形图》等。
-
甄权
甄权为唐代著名针灸学家。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因母病与弟弟发奋学医,攻读医书,成为名医,尤长针灸之术。曾奉旨与司马德逸、谢秀卿、甄立言等共同修订《明堂》,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所采用。其所著有《针经钞》、《明堂人形图》、《针方》及《脉经》,均未见行世。
-
郭忠
郭忠为北宋针灸家。字恕甫。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据《画墁录》载:宋仁宗卧病,药无效,下诏民间医生,郭忠应诏往诊,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仁宗开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称此穴为惺惺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