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为书名。柯传灏撰。1958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录207个经外奇穴,以歌诀形式编撰。
-
淋泉
淋泉为经外奇穴名。位即尾骨尖端上1口寸处,及其左右各旁开0.5寸处。主治淋病。一般艾炷灸3~5壮,或温灸5~《针灸集成》:“石淋…又方,以禾秆量患人口吻如一字样,一端按尾穷骨端向上,秆尽脊上点记;将其按中折,墨记,横着于脊点,左右秆两端尽处,三七壮。”近代《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等列作经外穴,名淋泉。
-
竹杖
概述:竹杖为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倪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所载之血愁穴,位于“第十四椎骨上”,位与本穴近似。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脱肛、阴挺、小便不利;刺灸法:艾炷灸3~
-
额中
额中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头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1寸处。主治烂眼弦、面神经痛、额窦炎、眩晕、呕吐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额中
-
珠顶
珠顶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耳部,耳屏之尖端。主治齿痛、耳病等。一般直刺O.1寸。
-
闾上
闾上为经外奇穴名。穴出《针灸大成》九卷。后《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名闾上。位于骶部,以绳自患者中指根横纹量至指尖端,切断,将此长度从尾骨尖直向上量,绳尽处是穴;主治痔疮、肠风下血等。《针灸大成》灸肠风下血法:“取男左女右手中指为准,于尾闾骨尖头,从中倒比,上至腰脊骨一指尽处,是第一穴也。
-
斗肘
概述:斗肘:1.经外奇穴名;2.推拿穴位名。出自《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外科大成》称小肘尖。位于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髁之高点处。功能主治:主治臂肘神经痛、偏瘫、神经衰弱等。刺灸法:艾炷灸3~或艾条灸5~或温灸10~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在手肘曲处高起圆骨处”,“膀膊下肘后一团骨也。”
-
十王
经外奇穴名·十王:十王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将其列作奇穴。十王穴位于十指背侧,沿爪甲根正中点向皮肤部移行约0.1寸处。主治卒死,痧症,中暑,霍乱等。刺法:向上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毫针斜刺0.1~出《小儿推拿广意》。3.位于十指背侧指甲根正中的稍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