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板法
推板法推拿手法名。用手指紧紧按住肌肉,进行与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向前推压或向后扳动,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牵伸而放松。常用以治疗软组织劳损、痉挛、粘连等引起的酸痛等症。
-
痉挛刺激点
痉挛刺激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汇编》。位于手背,每两个相邻掌指关节后1寸处,每手4穴。左右计8穴。主治手指痉挛。一般直刺0.3~0.5寸。
-
下百劳
下百劳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大椎穴两侧1.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瘰疠、疔疮、结核、咳嗽、项背肌痉挛或疼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天护
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为证候名。泛指因风阳、邪热、阴血亏虚等所致肝阳升动无制,以抽搐、眩晕、震颤、痉挛为主症的证候。
-
妊娠贫血·肝肾两虚证
妊娠贫血·肝肾两虚证(gestationalanemiawithsyndromeofdeficiencyofbothliverandkidney)是指素体肝肾不足,孕后肝肾益虚,以孕后常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肢麻或痉挛,或胎儿小于孕月,舌暗红、少苔、脉细弦滑为常见症的妊娠贫血证候。
-
平喘药物
平喘药物(antasthmatic)是指一类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的药物。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过敏性平喘药等。
-
肘挛
肘挛证名。肘部拘急痉挛,难以屈伸。《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病实则肘挛。”马莳注:“邪气有余而实则为肘挛。”参见挛、拘挛条。
-
颈肌扭伤
颈肌扭伤(sprainofneckmuscle)为病名。是指颈部某些筋肉受损而痉挛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
-
泽前
泽前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尺泽穴下1寸,直对中指处。主治甲状腺肿大、上肢麻痹、前臂痉挛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泉生足
泉生足为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跟腱正中,当跟骨上缘上横纹之中点处。主治难产、腰痛、食道痉挛等。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项背拘急
项背拘急为症状名。指项部和背部的肌肉拘紧、痉挛不舒的表现。
-
换气过度
换气过度(hyperventilation)是指成人每分钟静态换气超过10L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偶见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但神志清醒。
-
血液预温
血液预温(pretransfusionbloodwarming)是指为防止血管痉挛,冷藏血液在输用前升温至25~35℃的技术措施。
-
复方白屈菜酊
药品说明书:别名:止痛酊,复方白屈菜酊适应症:用于慢性胃炎及胃肠道痉挛疼痛。用量用法:口服:每次5ml,1日3次。规格:酊剂,由白屈菜20g、橙皮10g、酒精(15%)制成100ml。
-
咬肌
咬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口部,口角直下约0.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一般向颏唇沟正中沿皮刺0.5~1.0寸。
-
止痛酊
药品说明书:别名:止痛酊,复方白屈菜酊适应症:用于慢性胃炎及胃肠道痉挛疼痛。用量用法:口服:每次5ml,1日3次。规格:酊剂,由白屈菜20g、橙皮10g、酒精(15%)制成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