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法
理法推拿手法名。又名缕法。见《外科中医按摩疗法》。用手握肢体,然后一松一紧,自上而下循序移动。多用于四肢部。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
宗筋弛纵
概述:宗筋弛纵:1.足痿不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阳明虚则纵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晋唐时代,不少医者进一步认识到劳伤致肾虚的机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载有大量补肾治阳痿的方剂。这表明中医不仅能治疗功能性阳痿,而且能治疗一部分器质性阳痿,因而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正骨手法略要
后郭春园根据《正骨手法略要》以及本人的临床经验整理后所著成了《平乐郭氏正骨法》。《平乐郭氏正骨法》除简述正骨简史及人体骨骼外,重点介绍“正骨八法”(即辨症法、定搓法、压棉法、缚理法、摔置法、砌砖法、托拿法、推按法)的手法和具体应用,并有较多的插图和照片,末附方药。195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养生专著。本书大旨是参合“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法而会归于一,能“妙契大道”,故名。后代名家亦多本内丹、外丹、房中等说注释之。在唐代被推为内丹要籍,认为本书借助八卦学说等,论述了阴阳为作丹的根基、大丹乃阴阳的作用、火候是阴阳变化的表象等内丹术的重大理论问题。
-
平乐郭氏正骨法
《平乐郭氏正骨法》为骨伤科著作。本书系作者根据其六世家传的《正骨手法略要》等书和本人的临床经验整理而成。书中除简述正骨简史及人体骨骼外,重点介绍“正骨八法”(即辨症法、定搓法、压棉法、缚理法、摔置法、砌砖法、托拿法、推按法)的手法和具体应用,并有较多的插图和照片。直观形象,有助于对各种手法的理解。
-
进口药材管理办法(试行)
《进口药材管理办法(试行)》于2005年10月21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七条申请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申请复验。二、中文名、拉丁学名、英文名、别名、产地(国家)、出口地(国家)、包装材料、包装规格:根据具体品种有关情况填写。
-
张炳厚
张炳厚,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区人,1937年5月出生。并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用方新颖而不失规矩,遣药奇特而不违理法,讲究引经报使,擅用虫蚁类药。他精通中医内外妇儿诸科,长治各种疑难怪证,尤其对疼痛诸证颇有心得而疗效显著。主持的“川穹茶调散类方治疗偏头痛虚证”等课题获多项部、市级科技成果奖。
-
症因脉治
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刊于1706年。本书论述以内伤杂病为主的各种病证。主张先辨症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决定治法,故以《症因脉治》为书名。书中对于每种疾病的辨证,均分列条目,清晰细致,理法分章,选方大多切于实用。1949年后有排印本。
-
龙砂八家医案
《龙砂八家医案》为医案著作。清·姜成之编。本书辑录清乾隆,嘉庆年间戚云门、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八家医案(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实为九家)而成。全书以杂病及时症医案为主,或理法方药四平八稳;或异军突起出奇制胜,总之,其理法颇多可取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缕法
缕法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理法。见该条。
-
林作建
林作建(1796-1870年)清代医家。福建福州人。治学推崇张仲景,谓六经分证是《伤寒论》之要义,其扶助阳气旨在平衡阴阳,强调习者应学其理法而不为经方所囿。又谓温病学说可补仲景伤寒学说之未备,主张熔两者为一炉,故悉心研究温病,并对湿温病、心悸、积聚、消渴、脚气等证治颇有经验。
-
伤寒论本旨
《伤寒论本旨》为伤寒著作。即《医门棒喝二集》。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提纲,阐述各经病症。章氏推崇叶天士,并博采众说“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期合乎意旨”(见自序),故以“本旨”为书名。又注释了《湿热条辨》(旧题薛雪撰)作为暑病治法,以补充《伤寒论》的某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