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脉
缓脉为脉象之一。《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三指禅》将脉分为二十七种,并“以缓为极平脉,余二十六为病脉,定清缓脉,方可定诸病脉,精熟缓脉,即可以知诸病脉,脉之有缓,犹权度之有定平星也。”
-
三十脉
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曰实。《脉诀汇辨》:“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紧脉·三十脉:紧脉为脉象之一,此脉象脉来绷紧,状如车绳转索,多见于寒邪、痛证、宿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此脉象脉来急速,较数脉尤甚,成人一息七八至。
-
周学霆
周学霆清代医家。少业儒,因病求医,得导引术获愈,遂改攻医。全身脉息,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遂集四十余年诊脉经验,参考诸家之论,撰成《三指禅》三卷(1827年)行世。论脉以“缓脉”为准,认为“精熟缓脉,即可以知诸病脉”。并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论述二十七脉。另著《医学百论》、《外科便览》等。
-
三指禅
《三指禅》为脉学著作。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并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统领诸脉,共列二十七脉,以虚实、长短、滑涩等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不同之点,便于读者领悟掌握。周氏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论述各种疾病时,能以脉诊紧密结合病因、病理、证候以决定治法和方药,切于临床应用,颇为后世医家所推重。
-
伤寒性心肌炎
疾病别名伤寒心肌炎疾病代码ICD:I41.0﹡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重症伤寒可并发伤寒性心肌炎(typhoidmyocarditis),系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严格来讲应称为中毒性心肌炎。3周,同时多伴有严重的毒血症。并发症本病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
埃利希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里希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利希菌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埃利希氏体病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
埃利希氏体病分类:感染内科立克次体感染ICD号:A79.8流行病学: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ehrlichiosis)也称无斑疹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是恰非埃利希体(E.chaffeensis),1986年在美国阿肯色州发现。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由于有典型热型,临床上不难鉴别。
-
肠热症
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细菌到达小肠后,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经淋巴管至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并在其中繁殖,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3周,病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病例皮肤出现玫瑰疹。
-
军团病肺炎
概述:是由嗜肺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轻型仅有流感样症状,重者形成肺炎,常伴有肺外症状又称军团菌病。三.对症治疗:可给予止咳,化痰等药物,有低血压、呼吸衰竭应吸氧并给予呼吸支持,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停用或减量,有肾上腺功能减退,必要时应用激素。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四、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
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
疾病别名基孔肯雅热,曲屈病,奇昆古尼亚热,Chikungunyafever疾病代码ICD:A92.0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奇孔古尼亚病毒性疾病是由奇孔古尼亚热病毒引起的,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流行季节见于多蚊的7~小白鼠、大白鼠、地鼠等易感。心肌有广泛退行性变和脂肪浸润。
-
白蛉热
概述:白蛉热(sandflyfever)是由白蛉热病毒引起的,经白蛉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病毒通过白蛉叮咬进入人体,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到达网状内皮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引起全身病变。缓脉不常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早期淋巴细胞减少,以后淋巴细胞分类增多达40%~
-
心脏病护理常规
3.呼吸困难者可取斜坡卧位,必要时给氧。4.检查呼吸、脉搏时,必须准确计数1min,并应注意脉搏节律、强弱和呼吸情况,如脉搏不规律,应数同1min内的脉搏及心率。5.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中毒现象(如呕吐及缓脉等)。7.如有水肿,按医嘱限制钠盐量;每周测体重两次。8.注意精神护理,避免患者激动和烦躁;
-
伤寒与副伤寒
概述:伤寒与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感染性疾病,分别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入侵人体感染而致。成人常用诺氟沙星(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疗程10~3周是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多发阶段,需要加以注意。
-
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别名: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201概述:脑积水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手术治疗方法较多。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3.术毕,脑室内充满林格液,以防术后脑部塌陷致硬脑膜下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
-
伤寒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伤寒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5)肥达氏反应。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可用头孢三嗪剂量:成人2g,每24小时一次;docx伤寒临床路径表单.
-
裂谷热
疾病别名:立夫特山谷热,立夫特谷热疾病代码:ICD:A92.4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裂谷热(riftvalley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疾病病因:裂谷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白蛉热病毒属,呈球型,直径80~可见血尿及蛋白尿。
-
脑积水侧脑室脉络丛内镜电凝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侧脑室脉络丛内镜电凝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1401概述:采用内镜电凝烧灼双侧脑室脉络丛,为治疗脑积水的传统方法。术前1h再给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5天,夹闭后无颅内高压表现即可拔出引流管。
-
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
手术名称: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口术别名:脑积水第三脑室内镜造瘘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2.201概述:脑积水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手术治疗方法较多。麻醉和体位:采用全麻下仰卧位手术。3.术毕,脑室内充满林格液,以防术后脑部塌陷致硬脑膜下出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
-
脑蛛网膜囊肿内镜手术
手术名称:脑蛛网膜囊肿内镜手术分类:神经外科/一般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神经内镜手术ICD编码:01.5101概述:脑蛛网膜囊肿多位于颞叶前部、外侧裂、四叠体区和枕大孔等,其外科治疗方法不一。术中注意要点:为了减少术后囊肿复发,在不增加损伤情况下,尽可能切除囊壁,在囊壁向脑池开窗时,窗口直径不小于5mm。
-
三中热
概述:白蛉热(sandflyfever)是由白蛉热病毒引起的,经白蛉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病毒通过白蛉叮咬进入人体,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到达网状内皮系统进行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病毒血症,引起全身病变。缓脉不常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早期淋巴细胞减少,以后淋巴细胞分类增多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