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
运动创伤中药电疗仪,针灸仪器名。一种新型多功能中药离子透入仪。利用电极将中药离子导入负伤部位或经络穴位达到治疗目的。所用中药从止血活血、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类中药组方提取配制。经在国家女子举重队、击剑队、四川省运动队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临床试用表明。在运动创伤的消肺止痛治疗方面,疗程短,疗效高。
-
热罨
热罨(yǎn,音掩)外治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淹渍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
化痔丸
化痔丸说明书:药品名称:化痔丸分类:血液系统药物中成药化痔丸的主要成份:黄柏、勒苋菜、白茅根、九里。化痔丸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用于外痔清肠解毒;内痔出血脱肛,消肿止痛,收缩脱肛。
-
擦牙止痛固齿方
处方:石膏1斤(煅),青盐4两,白芷2两,细辛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止痛固齿。主用法用量:擦牙。摘录:《回春》卷五
-
四物止痛汤
《中医伤科学》:组成: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生地黄12g,乳香6g,没药6g。功效:活血止痛。主治:各部损伤之瘀血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止痛灭瘢丹
《百一》卷十四,名见《医统》卷七十九:组成:葱白、砂糖等分。功效:止痛消瘢。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敷患处。制备方法:上药烂研。
-
敛疮止痛
敛疮止痛为治法。指用具有扶正和络,敛疮和止痛作用的方药,减轻疼痛、促进疮口愈合,以治疗疼痛明显而经久不愈之疮疡的治法。
-
理气止痛
理气止痛为治法。指用具有理气行滞止痛作用的方药,治疗气机阻滞导致疼痛的治法。
-
神效瘰疬方
《金鉴》卷六十四:方名:神效瘰疬方组成:白胶香、海螵蛸、降真香(心无土气者)各等分。功效:疏滞消肿止痛。主治:瘰疬初起。用法用量:温水调稠,薄纸摊贴。制备方法:上为末。
-
甘味
甘味是就是甜的滋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多用于虚症、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如人参补气,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
-
玉树油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桉叶油等。功效:辟秽解毒,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涂油于患处,每日数次。用药禁忌:皮肤破损处忌用。
-
皂矾煎
《仙拈集》卷四:方名:皂矾煎组成:皂矾2两。功效:活血止痛。主治:拶伤手指。用法用量:上以水4-5碗,砂锅内熬滚,将手熏洗,浸渍良久,不致溃烂。
-
乌附椒姜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乌附椒姜汤组成:制川乌(炒黑)3钱,川附子(炮黑)3钱,川椒(炒黑)1钱,黑炮姜1钱半。功效:温阳散寒,止痛。主治:寒痹。
-
暖肝散寒
暖肝散寒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行气、散寒止痛作用的方药,治疗寒滞肝脉证的治法。
-
重龂
重龂病名。即重龈,牙龈肿痛。多由胃中蕴热,上熏所致。方选清胃散以泻热化浊,消肿止痛。
-
灰中苔
灰中苔为舌象。指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
-
拨法
拨法推拿手法名。见《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又名拨络法、弹拨法、抻法。用手指按于穴位上,适当用力来回拨动。能解痉止痛,对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的作用。
-
梅片
药品说明书:别名:龙脑,梅片,冰片作用:具有止痛消肿作用,多加入复方制剂如烧伤膏、冰硼散等。用法用量:涂搽患处。
-
龙脑
药品说明书:别名:龙脑,梅片,冰片作用:具有止痛消肿作用,多加入复方制剂如烧伤膏、冰硼散等。用法用量:涂搽患处。
-
椒子散
处方:川椒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主痛痔。用法用量:掺少许棉花片上,放患处坐。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
滇羌活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羌活:来源:伞形科滇羌活Pterocyclusrivulorum(Diels)WolffexHand.-Mazz.,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人参娃儿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参娃儿藤:别名:土人参、土牛七来源:萝藦科人参娃儿藤Tylophorakerrii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止痛。主治腹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细穗爵床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穗爵床:拼音名:X Su Ju Chu nɡ来源:爵床科细穗爵床Justicialeptostachya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止痛,驳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夏腊梅
来源:腊梅科夏腊梅Sino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etS.Y.Chang)ChengetS.Y.Chang,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健胃止痛。主治胃气痛。用法用量:花或根配方用,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紫茎棱子芹
来源:伞形科紫茎棱子芹PleurospermumhookeriC.B.Clark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用法用量:1~3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肺痛
肺痛证名。肺部作痛。因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散瘀止痛。《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
定痛法
定痛法小儿神奇外治法之一。出《幼幼集成》。用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之,在胸腹部由上而下熨。冷则再炒再熨。软坚止痛。适用于小儿胸中饱闷,时腹疼痛。
-
棒头丹
处方:大黄1两,没药(去油)5钱,乳香(去油)5钱,樟脑5钱,儿茶3钱。制法:上为末,蜜调。功能主治:止痛。主杖伤,杖重临危者。用法用量:敷患处。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
荜芫汤
处方:荜茇2钱,芫花2钱。功能主治:止痛。主牙齿痛。用法用量:水1碗,煎半盏。漱口。摘录:《辨证录》卷三
-
黄蜀葵散
处方:黄蜀、葵花、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主诸般恶疮,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冷水调,用鸡羽扫在疮上,频频用。摘录:《鸡峰》卷七十二
-
溃疡粉
处方:乌贼骨、白及、白芍、甘草各等份。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制酸生机,缓急止痛。主溃疡病,慢性胃炎。用法用量:每服3g,饭前服,1日3次。摘录:《江苏医药》1976;1:53
-
鲜橙汁冲米酒
处方:鲜橙汁半碗米酒1~2汤匙制法:将米酒冲入鲜橙汁内即可。功能主治: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急性乳腺炎早期,妇女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乳房红肿、硬结疼痛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饮服。摘录:《滇南本草》
-
安徽杜鹃
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anhweiense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弓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弓果藤:别名:牛茶藤、牛角藤、小羊角拗来源:萝藦科弓果藤ToxocarpuswightianusHook.etArn.,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功能主治:祛瘀止痛。备注:兽医用治牛食欲不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狼紫草
别名:野旱烟来源:紫草科狼紫草LycopsisorientalisL.,以叶入药。生境分布: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疮肿。用法用量:叶捣烂外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三裂叶犁头尖
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三裂叶犁头尖Typhoniumtrilobatum(L.)Schot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广西、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寒,消肿,止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腰骨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腰骨藤:别名:羊角藤、勾临链、犁田公藤来源:夹竹桃科腰骨藤Ichnocarpusfrutescens(L.)W.T.Aiton,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无花汤
《洞天奥旨》卷十五:组成:无花果叶。功效:止痛。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药煎汤,熏洗。
-
雄蛎散
《疡医大全》卷十九:方名:雄蛎散组成:牡蛎(煅)4钱,明雄2钱。功效:止痛。主治:天蛇毒。用法用量:蜜水调浓,重炖温,涂患上,1日用5-6次。制备方法:上研细。
-
外敷法
外敷法(topicalapplication)是指将药物直接贴敷在患部,达到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或托脓生肌等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
肺梗死性肺水肿
肺梗死性肺水肿(pulmonaryedemaduetopulmonaryinfarction)是指由于循环中的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血流停滞与组织缺氧所致之肺水肿。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止痛、给氧、抗凝及溶栓等。
-
口腔吹药法
口腔吹药法(insufflationtherapyfororalcavitydisease)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药粉吹布于口、齿、唇、舌患部,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为主的治法。
-
颧疡
颧疡病名。系指发于颧部的痈。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三。本病多由风热而生。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宜内服仙方活命饮。参见外痈条。
-
抚法
抚法推拿手法名。见《保生秘要》。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治疗部位上,徐缓、轻柔地来回作直线形或圆周的抚摩。有消肿止痛,镇静解痉等作用。
-
炎消汤
《古今名方》引易玉泉方:方名:炎消汤组成:阳白孢(又名炎见消)15g,白牛膝15g,地榆12g,算盘子树兜(野南瓜兜)18g。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湿喉痹,乳蛾,喉风等急性咽喉炎症。
-
胃安片
胃安片说明书:药品名称:胃安片药品汉语拼音:WeianPian胃安片的主要成份:瓦楞子、白及、甘草等。胃安片的功能主治:止痛制酸。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胃炎等。胃安片的用法用量:每次5片,每天3次。
-
清热化湿洗药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方名:清热化湿洗药组成:槐条2两,艾叶1两,白矾1两,马齿觅1两,银花1两,甘草1两。功效:清肠止血,化湿,消肿止痛。主治:痔疮。用法用量:水煎,熏洗。
-
口腔刺割法
口腔刺割法(puncture-cutmethodfororalcavitydisease)为中医治法名。是指用消毒尖刀或三棱针刺割成熟的口齿痈疮或突然发生的血泡,排出脓液或血液,以消肿止痛的治法。
-
温脏安蛔
温脏安蛔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散寒、安蛔止痛作用的方药,治疗因肠寒而使蛔虫窜扰所致病证的治法。
-
腹中干痛
腹中干痛证名。指间歇性腹痛。多属虫痛。《医方考·腹痛门》:“腹中干痛有时者,虫痛也。……干痛者,不吐不泻而但痛也。”治宜驱虫止痛,用雄黄槟榔丸,或另加驱虫剂。参见虫积腹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