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眼
指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小儿急惊风、厥阴风痰闭阻等病证。
-
保子七圣散
处方赤白芍(各半)4分,当归4分,生大黄2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痛,乳哺不时,温壮发热,吐利不常,诸经掣缩,二十五痫,肌肤喜疮,遇时而发作,口疮恶核,赤目黄瘦,大小变蒸。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煎,去滓服。若中风身体强直戴眼者,加独活2分,纳1料正药,加水煎服。摘录《元和纪用经》
-
终
终①永久,终久。《素问·天元纪大论》:“传之后世,无有终时。”《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指经气消亡。《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目睘绝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终而不得反。”《景岳全书·论治》:“始非治虚之法也。”
-
神效龙脑膏
《博济》卷四:方名:神效龙脑膏别名:龙脑膏组成:生龙脑1钱(研),腻粉1分,水银半两(用腊茶半钱,好酥1块如枣大,以水银1处揩磨调和,杀研之),天南星2钱(洗,去皮脐,湿纸裹,熟灰内煨,研),石脑油(冬用)1两(复用1分)。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石脑油和丸,如绿豆大。
-
曾青汤
《普济方》卷三七六:方名:曾青汤组成:曾青、甘草(炙)2分,当归3分,细辛3分,芍药3分,独活3分,大黄3分,麻黄(去节)3分。主治:少小二十五痫,日数百发者。加减:若自汗出,去麻黄,加麻黄根1分;若腹中急痛,加当归、芍药各1分;中风身强,戴眼反折者,加独活1分。总当视病增减药,药皆令精新。
-
乌犀散
《圣惠》卷八十五:方名:乌犀散组成:乌犀角屑1分,独角仙3枚(微炙,去翅足),驴胎耳1分(烧灰),雀儿饭瓮5枚,干蟾1分(烧灰),白僵蚕2分(微炒),朱砂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丁香1分,蚕纸1张(出于者,烧),麝香1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羌活半两,青黛1分(细研),天竹黄1分(细研)。
-
折
系五治法之一。《素问遗篇·刺法论》:“当折其胜,可散其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泄之。”《素问·刺腰痛》:“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
-
肾膀胱俱实
肾膀胱俱实病证名。肾与膀胱相表里,邪气盛实则表里互传,出现脏腑俱实的病证。《千金要方》卷十九:“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癫疾,头重与目相引,痛厥欲走,反眼,大风多汗,名曰肾膀胱俱实也。”病苦脊强反折,戴眼,气上抢心,脊痛不能反侧,名曰肾膀胱俱实也。”
-
反折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张志聪注:“反折,背反张也。”参见角弓反张:角弓反张为症状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多见于痉,破伤风等病证。
-
目上视
目上视为症状名。指眼睛上翻、白多黑少的表现。亦称瞳子高,戴眼。多因精气竭绝,肝风或痰闭所致。《瘴疟指南》卷上:“如其证目上视,口噤牙关紧闭,昏不知人。”可见于痉厥、瘴疟、癫痫、惊风等。属危候。
-
雷丸膏
《普济方》卷三七七:雷丸膏:处方:雷丸、莽草各如鸡子黄大,猪脂1斤。功能主治:小儿风痫,掣疭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并治大人贼风。一岁以帛包膏摩,微炙身。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圣惠》卷八十五:方名:雷丸膏组成:雷丸1分,甘草1分(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3分,桔梗2分(去芦头),莽草1两,川升麻1两。
-
四味大黄汤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组成:大黄4分,芍药2分,当归2分,甘草(炙)2分。主治:少小众痫,乳哺不时,发温壮,吐利惊掣,胎寒腹痛,一十五痫。服汤令母抱之,令小汗出;病甚者,令大汗出,汗后温粉粉之;下痢者,勿令出汗也。加减:发热,加麻黄(去节)2分,先煮去沫,纳诸药;反折戴眼掣缩者,加细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