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手册
《中药材手册》为药学著作。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本书对常用药材517种分别介绍其生药、别名、产地、加工、性状、鉴别、品质优劣、效用及贮藏等药材知识、附有照片插图200余幅及索引。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儿茶膏
概述:儿茶膏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即《本草述》记载之儿茶。性味归经:苦、涩,凉,入肺经。功能:清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扁桃体炎,研末用甘油调涂。药理作用:本品含儿茶鞣酸、左旋及消旋儿茶精、左旋及消旋表儿茶精,鞣红鞣质(Phlobatannin)及非瑟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等黄酮醇。
-
大风藤
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茎藤·大风藤:大风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化学成分:茎及根含千金藤宁碱、蝙蝠葛宁、8,14-二氢多花罂粟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清风藤碱(Sinoacutine)、双青藤碱等生物碱以及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豆甾醇。
-
大方八
概述:大方八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苦,寒,有大毒。功能主治:散血热,通络,止痛,消肿散结。1.治喉痹肿痛,风湿痹痛,筋络拘挛,半身不遂,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阳痿,带状疱疹,跌打损伤,骨折;马钱子碱的致惊厥作用为番木鳖碱的1/40,但有箭毒样的肌肉松弛作用和较弱的止咳作用。
-
寸香
概述:寸香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辛,温。1.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痹痛麻木。现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哮喘、面神经麻痹等。药理作用:人工或天然麝香酮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作用,对动物能升高血压,兴奋呼吸,麝香酮对小鼠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
小草根
概述:小草根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远志之别名。别名:小草根、苦远志、远志筒来源及产地: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sibiricaL.的根。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运用:远志的嫩苗名小草,又名细草,煎服治虚损,梦遗,有益精、补阴功能。
-
小辫儿
概述:小辫儿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紫菀之别名。性味归经:苦,温。治咳嗽气喘,咯痰不爽,肺虚劳嗽,咳血,喉痹,小便不利。化学成分:本品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苷、皂苷(苷元为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及挥发油,油中含毛叶醇及其乙酸酯、茴香醚等。
-
牛尾花子
概述:牛尾花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青葙子之别名。别名: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来源及产地: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种子。性味归经:苦,寒。功能主治:祛风热,清肝火,明目,去翳。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高血压病,鼻衄,头痛,眩晕,唇口青,风瘙身痒,疮癣。
-
凤眼前仁
概述:凤眼前仁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车前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寒。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咳嗽多痰,目赤翳障,眼目昏花,迎风流泪。车前子煎剂少量多次注入兔膝关节腔内,可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加强关节囊的紧张度,所含的腺嘌呤能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
六月霜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六月霜:六月霜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新修本草》记载的刘寄奴之别名。入心、肝、脾经。别名:千年艾、千重塔、千层矮、毛茵陈、牙痛草、六月霜。1.治感冒,肺炎,小儿高热惊风,风湿性关节炎,牙痛,牙龈炎,牙髓炎,肠炎,赤痢,咯血,便血,月经不调,崩漏。2.治乳痈,捣敷或捣汁服;
-
双花
概述:双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履 岩本草》记载的金银花之处方名。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1.治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热毒血痢,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亦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它们各自D-葡萄糖苷、伞花耳草素、白果酸、棕榈酸等。
-
甘露秧
概述:甘露秧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泽泻之别名。别名:水泻、及泻、芒芋、天秃。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痰饮眩晕,淋病,尿血,带下,遗精。泽泻还可抗炎、减肥,抑制大鼠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等。
-
节菖蒲
概述:节菖蒲我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中药志》记载的九节菖蒲之简称。别名:京菖蒲、节菖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开窍,豁痰,化湿,健胃,解毒。1.治热病神昏,痰浊蒙窍,癫痫,痰厥,脘痞腹胀,呕恶,下痢噤口,多梦健忘,气闭耳聋,煎服:1.5~药理作用:九节菖蒲提取液对小鼠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
北芫花
概述:北芫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中药志》记载的黄芫花之药材名。来源及产地: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WikstroemiaChamaedaphneMeissn.的花蕾及叶。性味:辛、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涤痰。主治水肿胀满,痰饮咳喘,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水,精神分裂症,癫痫。使用注意:反甘草。
-
北寄生
概述:北寄生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新修本草》记载的槲寄生之药材名。化学成分: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槲皮素内消旋肌醇、羽扇豆醇、β-谷甾醇及黄酮苷等。叶含黄槲寄生苷(Flavoyadorinin)A、B,高黄槲寄生苷B(HomoflavoyadorininB)及羽扇豆醇、肉豆蔻酸。
-
生晒参
概述:生晒参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人参商品之一种。入脾、肺经。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反藜芦,畏五灵脂。化学成分:根含皂苷水解后主要产生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前两类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后一类皂苷的生理活性不强。
-
冬均子
概述:冬均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使君子之别名。别名:留求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入脾、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使君子酸对脊神经的刺激作用大于L-谷氨酸钠。
-
老虎獠子
概述:老虎獠子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中药材手册》记载的刺五加之别名。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有人认为本品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
-
朱赤豆
概述:朱赤豆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赤小豆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微寒。1.治水肿,脚气,黄疸,淋证,便血,泻痢。运用:赤小豆花:治疟疾,痢疾,消渴,痔瘘下血。赤小豆叶:治小便数。药理作用:20%赤豆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
红狼毒
概述:红狼毒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狼毒的别名。性味归经:辛、苦,平,有毒。功能主治:功在逐水,祛痰,散结,止痛,杀虫。①治水肿腹胀,虫积,痰饮积癖,咳逆上气。畏密陀僧。化学成分:根含格尼迪木任、西瑞香素、茴芹香豆、狼毒素灵、鹅掌楸树脂醇B、赫霉毒素、单纯杆菌素等。
-
蛤蟆浆
注解:蛤蟆浆为中药蟾酥的别名,见《中药材手册》。关于蟾酥:蟾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衍义》。乳蟾酥,呈灰棕色粉末,气味及刺激性比蟾酥粉弱。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酒蟾酥便于制粉,降低了毒性,临床多用于发背,疔疮,痈毒,咽喉肿痛。
-
广豆根
概述:广豆根广豆根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1.治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痢疾,痔疾,肿瘤。化学成分:本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和甲基金雀花碱等生物碱,并含紫檀素和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等黄酮类及槐花二醇、山豆根皂苷等。浸出物:同药材。
-
蟾皮
适用于痈疽疮毒、疳积腹胀、瘰疬肿瘤等证。外用:敷贴或研末调敷。(《灵秘丹药笺》)③消肿退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本品止咳、祛痰作用优于平喘。②治疗恶性肿瘤㈠用蟾皮0.4克,儿茶0.4克,元胡0.2克,共研细末压片。试治子宫颈癌2例,治后检查宫颈光滑,阴道涂片及宫颈活检均阴性,达到临床痊愈。
-
凤仙
出处:《救荒本草》拼音名:F nɡXiān别名: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旱珍珠(《纲目》),透骨草、凤仙草(《珍异药品》),小粉团(《分类草药性》),满堂红(《浙江中药手册》),水指甲(《南宁市药物志》),指甲草(《中药材手册》)。(《福建中草药》)②治风气痛:凤仙叶煎汤洗之。
-
西青果
概述:西青果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中药材手册》记载的藏青果之别名。性味:苦、微甘、涩,凉。功能主治:功在生津,利咽,开音,涩肠。鉴别:取本品(去核)粉末0.5g,加无水乙酵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溶解,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
零陵香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 nɡL nɡXiānɡ别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药材手册》)。①《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
-
川朴花
概述:川朴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厚朴花之处方名。别名:川朴花、调羹花来源及产地: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M.officinalisRe-hd.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Cheng的花蕾。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芳香化浊。治胸脘痞闷,胃痛,食欲不振。
-
刺五加
刺五加的功效与主治:刺五加具有功能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的功效,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丁香苷(C17H24O9)不得少于0.050%。根和根茎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
猫爪草
概述:猫爪草为中药名,见《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猫爪草味辛、苦,平,有小毒。性状:本品由数个至数十个纺锤形的块根簇生,形似猫爪,长3~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功能与主治: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
干蟾
《中医大辞典》·干蟾:干蟾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蟾蜍之干燥全体。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治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痈疖,疔疮,瘰疬,咽喉肿痛,水肿,臌胀,小便不利,小儿疳积。炮制:捕捉后,将体上的蟾酥取出,晒干或烘干或剖腹除去内脏,并连同下颚及腹部一并去掉。
-
牛耳枫子
《*辞典》:牛耳枫子: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Ni ěrFēnɡZǐ别名:土鸦胆子(《广西中药志》),羊屎子(《中药材手册》)。来源:为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呈蓝黑色时采收,晒干。原形态:牛耳枫,又名:岭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生境分布:生长于平原、丘陵的疏林下和灌木丛中。
-
藏青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青果:拼音名:Z nɡQīnɡGu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的干燥幼果。性味:苦、微甘、涩,凉。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利咽解毒。果卵形,长不足2.5cm。扁桃体炎;或含服注意:《饮片新参》:风火喉痛及中寒者忌用。各家论述:1.《钦片新参》:治阴虚白喉,杀虫生津。
-
大叶草
别名:猪膏莓、黏糊菜、肥猪苗、黏不扎、虾钳草、风湿草、牛人参、四棱麻、大叶草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L.或腺梗稀莶S.pubescensMak.等的全草。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肝、肾经。1.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本品可降低免疫功能。
-
西藏橄榄
概述:西藏橄榄为中药名,出自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中药材手册》记载的藏青果之别名。别名:西青果、西藏橄榄。性味:苦、微甘、涩,凉。功能主治:功在生津,利咽,开音,涩肠。主治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扁桃体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药理作用:本品富含鞣质,对菌痢或肠炎时形成的黏膜溃疡有收敛作用。
-
扫帚子
概述:扫帚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地肤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清利湿热,止痒。1.治湿热淋病,小便不利,白带。化学成分:本品含20-羟基蜕皮素、5,20-二羟蜕皮素等,还含齐墩果酸、三萜皂苷、脂肪油。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
稻芽
概述:稻芽为中药名,见《中药材手册》。稻芽的功效与主治:稻芽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和中的功效,治食积不消,脘闷腹胀,慢性泄泻,食欲不振,脚气浮肿。检查:出芽率:取本品,照药材取样法(附录ⅡA),分取对角两份供试品至约10g,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性味与归经:甘,温。用于积滞不消。
-
土百部
性味归经:甘、苦,寒。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杀虫止痒。2.煎汤洗,治疥癣瘙痒。《*辞典》·土百部:出处:《中药材手册》拼音名:TǔBǎiBù别名:千锤打(《四川中药志》),滇百部、小百部(云南)。以根条均匀,内心较饱满者为佳.化学成份:羊齿天门冬根含粘液质达60%。治肺劳久咳,疗骨蒸潮热,涂疥癣。
-
小托盘
概述:小托盘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覆盆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平。入肾、肝经。治遗精,滑精,早泄,阳痿,尿频,遗尿,虚劳,目暗。化学成分:本品含并没食子酸、β-谷甾醇、覆盆子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药理作用:煎剂在试管中对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