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病发于阴
病发于里·病发于阴:病发于阴为病证名。指病发于里,如胸中、心下等部位。发于阴经的病·病发于阴:病发于阴是指辨证上如病者无发热而出现恶寒,为发于阴经的病。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中痞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则外有形也。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
-
上痞
《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胀满则外有形也。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