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药物图谱类著作。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组编。本书收录全国常用药用植物947种,包括1958年以来各地发现的部分新品种,按植物学分类的科属排列,每种除绘有原植物线条图外,并对其别名、产地、形态、药用部分、采收、成分及应用等作了简要的叙述。196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
下白鼠曲草
概述:下白鼠曲草为中药名。别名:天水蚁草、下白鼠曲草、黄花草、大叶毛鼠曲草、白调羹、碎叶青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hypoleucumDC.的全草。性味:微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化痰,降血压,解湿毒。1.治风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风疹,湿疹,痔疮,脱肛。
-
大种半边莲
性味:辛,平,有小毒。《中华本草》·大种半边莲:拼音名:DàZhǒnɡBànBiānLián别名: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的根或全草。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可达17cm,宽达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或波状而具细齿。
-
毛芋
概述:毛芋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本草衍义》记载的芋头的别名。别名:毛芋、芋奶、芋根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o(L.性味:辛,平,有小毒。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消肿散结。还含多种游离氨基酸、水溶性多糖,其中含杂多糖,尚含三十一烷、豆甾醇、胡萝卜苷及三种异植物凝集素。
-
臭李子
出处:过去曾将《本经》所载鼠李考证为本品,然根据植物分布,《本经》等诸家本草所载鼠李并非本种,当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utilisDecne.拼音名:ChòuLǐZi别名:老鸹眼、老乌眼。化学成份:果实含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另含山柰酚(kaempferol)。性味:苦;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或煎汤漱口。
-
东北蛔蒿
《中医大辞典》·东北蛔蒿:东北蛔蒿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功能主治:驱虫。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工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性味:味辛;
-
龙舌草
水鳖科植物水车前的全草·《中医大辞典》·龙舌草:龙舌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2.治乳腺炎,疔疮痈肿。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龙舌草:拼音名:LónɡShéCǎo别名:塘底菜、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龙爪草、海菜来源:水鳖科水车前属植物水车前Otteliaalismoides(L.主肺热咳喘;
-
三色堇
《中医大辞典》·三色堇:三色堇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功能主治:止咳化痰。药理作用:全草制剂内服可增加支气管腺体之分泌而祛痰。基生叶圆心脏形,茎生叶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锯齿圆钝,具长柄;着生茎基部或贴近地面的花在夏季开放,无花瓣,闭花受精,能产生多数种子。花期春至秋季。治小儿瘰疬。
-
天水蚁草
《中医大辞典》·天水蚁草:天水蚁草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记载的秋鼠曲草之别名。别名:天水蚁草、下白鼠曲草、黄花草、大叶毛鼠曲草、白调羹、碎叶青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hypoleucumDC.的全草。总苞片5层,干膜质,白色或淡黄色,外层较短,广卵形。外用:捣敷。
-
土黄芩
别名:见风青、狗脚迹、土黄芩、五朵云来源及产地:毛茛科植物草玉梅AnemonerivularisBuch.-Ham.的根或全草。性味:苦、辛,温,有小毒。腮腺炎,痈疖肿毒,瘰疬结核,流痰,横痃,捣敷患部。小鼠灌服粗提取物(具有内酯反应)有明显止咳作用,灌服虎掌草皂苷,有祛痰作用。花梗长约2mm,有具节长柔毛;燥湿止痢。
-
大叶毛鼠曲
概述:大叶毛鼠曲为中药名,出自《江西草药》。别名:天水蚁草、下白鼠曲草、黄花草、大叶毛鼠曲草、白调羹、碎叶青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hypoleucumDC.的全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化痰,降血压,解湿毒。1.治风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风疹,湿疹,痔疮,脱肛。
-
龙舌三尖刀
概述:龙舌三尖刀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卤地菊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卤地菊Wedeliaprostrata(Hook.etArn.)Hemsl.的全草。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治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鼻衄,高血压病。2.治乳腺炎,疔疮痈肿。
-
叶上果
概述:叶上果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叶上珠之别名。别名:叶上花、叶上果。来源及产地: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或西藏青荚叶H.himalaicaClarke等的叶和果实。性味:苦、辛,凉。1.治痢疾,便血,胃痛。2.捣敷疮疖痈肿,蛇咬伤,汤火伤。
-
仙草
概述:仙草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凉粉草之别名。别名:仙人草、仙人冻、仙草、薪草。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凉粉草MesonachinensisBenth.的全草。功能主治:祛暑,清热,利湿,解毒,凉血,降压。主治中暑,感冒,糖尿病,痢疾,黄疸,肾炎,肌肉、关节痛,跌打肿痛,高血压病。
-
白调羹
概述:白调羹为中药名,出自《闽东本草》,为《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记载的秋鼠曲草之别名。别名:天水蚁草、下白鼠曲草、黄花草、大叶毛鼠曲草、白调羹、碎叶青花。性味:微辛、微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止咳化痰,降血压,解湿毒。1.治风热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风疹,湿疹,痔疮,脱肛。
-
丝瓜水
概述:丝瓜水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天萝水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的茎中液汁。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功在消痰火,止咳,解毒。1.治咽喉肿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痈,肺痿。120ml,煮沸和糖分服。
-
老虎獠子
概述:老虎獠子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中药材手册》记载的刺五加之别名。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有人认为本品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
-
红蜻蜓叶
概述:红蜻蜓叶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赪桐叶之别名。别名:又名红蜻蜓叶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赬桐Clerodendrumjaponicum(Thunb.)Sweet的叶。分布浙江及中南、西南地区。性味:甘、酸,凉。功能主治:功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捣敷痈疖肿毒,疗疮,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