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黄解毒丸
处方:鸡冠雄黄(飞)真郁金壮大黄各6克巴豆霜3克制法:上药共研匀,水糊丸,如小豆大。摘录:《幼科发挥》卷二《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名:雄黄解毒丸别名:雄黄化毒丸组成:雄黄(水飞)1两,郁金1两,甘草节1两,巴豆仁35粒,绿豆粉1两。吐出痰涎立醒;小儿胎毒所致疮痈,腹胀便秘,肤无血色,目闭不开而发搐者。
-
解毒雄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解毒雄黄丸:别名:雄黄解毒丸(《丹溪心法》卷四)。附注:雄黄解毒丸(《丹溪心法》卷四)、金粟丹(《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雄黄丸(《急救仙方》卷二)、雄金丸(《普济方》卷六十)、雄黄救命丹(《普济方》卷一一六)、益淯雄黄丸(《嵩崖尊生》卷六)。
-
人参天麻汤
《治疹全书》卷下:组成:人参、天麻、白术、陈皮、半夏、僵蚕、钩藤、防风、厚朴、全蝎。功效:和中保元,平肝补脾。主治:疹后服凉药太过,脾气不足,中气虚衰,变成慢惊风。其证牙关紧急,痰涎壅盛,目直上视,手足搐搦,发无休止;如不开者,以艾炷灸颊车各3壮,又以醋调胆矾末,鹅毛蘸探之;
-
中恶似痫
中恶似痫为病证名,为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危恶证候之一。病情危重,病发有内、外两种。中恶毒之气,病自外至。其症眩仆,四肢厥冷,两手握拳,不能喘息。治宜先用霹雳散吹鼻中取嚏,促醒,继用苏合香丸。中恶毒之物,病自内生,其症心腹刺痛,腹皮青黑,闷乱欲死。宜急攻之,用雄黄解毒丸(《幼科发挥》)。
-
撮口
撮口为病证名,脐风三证之一,又名撮风、唇紧。一般妨碍吮乳,舌强唇青,面色赤黄,口涎痰满,气息喘促,啼声不出,甚至腹现青筋,二便秘结,身热多惊,手足抽搐。《幼科发挥》:“撮口证儿多啼,口频撮者,此脐腹痛也,可用雄黄解毒丸。”宜息风镇痉,用撮风散,以竹沥汤调服,外治以僵蚕末,蜜调敷唇口中。
-
喉白喉
喉白喉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喉、气管、支气管者,大多由咽白喉向下蔓延而来。表现为喉梗阻症状,开始声间嘶哑,咳声如吠,甚至失音,继则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严重时口唇紫绀,三凹征;甚至昏迷、窒息,兼有发热。治宜宣肺豁痰,清热解毒。烦躁气闭者,治宜逐痰通闭,清肺解毒,用雄黄解毒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