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黄酒酥
处方:粗肥地黄10石(切,捣取汁3石),麻子1石(捣作末,以地黄汁研取汁2石7斗),杏仁1石(去皮尖双仁,捣作末,以麻子汁研取汁2石5斗).功能主治:令人肥悦,百病除愈,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髓脑满实,还年却老,走及奔马,久服有子。其地黄滓晒干,更以酒3升和地黄滓捣之,晒干,作饼服之。注意:宜吃白饭、芜菁。
-
粟酥粥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粟酥粥组成:粟米1升(淘净),酒1升,酥(无好酥,以熟油1两代之)、葱白1握(细切)。主治:小便不通。用法用量:上用浆水5升,煮米为粥,候粥将熟,下酒、酥、葱,更煮取熟,令病人空腹恣意食之。腹痛无害,但行30-50步即通。
-
肥皂荚丸
处方:肥皂荚2挺(去黑皮),好酥1两。制法:上取皂荚,于慢火上炙,以酥细细涂之,仍数数翻覆,以酥尽为度,炙令焦黄,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咳嗽喘急,喉中呀呷作声。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
-
酥蜜煎
《圣惠》卷十八:方名:酥蜜煎组成:酥3合,蜜3合,大青1合(为末)。制备方法:上将大青入酥、蜜中,搅和令匀,慢火煎2-3沸,入净器盛。用法用量:每服2升,当令下利药出,明日更服1升,后日更服1升。《医统》卷八十七:方名:酥蜜煎组成:酥油2两,白蜜5合,姜汁5合。主治:老人气噎,吐逆不能食。
-
蒸牛蒡方
《圣惠》卷九十六:方名:蒸牛蒡方组成:牛蒡嫩叶1斤(洗如法,秋冬用根,春夏用叶),好酥不拘多少。功效:解丹石诸毒。主治:风热。用法用量:以酥炸牛蒡叶熟,更洗去苦味,重以酥及五味焦炒。食之,兼堪下饭。
-
姚氏蟾酥丸
《霍乱论》卷下:方名:姚氏蟾酥丸组成:杜蟾酥(烧酒浸烊,如无杜酥,可以东酥加倍)2两,明雄黄(研)2两,朱砂(飞)2两,木香(晒)4钱,丁香(晒)4钱,茅术(炒)4钱,滑石(飞)4钱,当门子1两。主治:暑月食凉饮冷,食物不慎,兼吸秽恶,成痧胀腹痛,或霍乱吐泻。
-
酥膏
《圣惠》卷七十六:方名:酥膏组成:真牛酥1斤,秋葵子1升,白蜜半斤,滑石(捣末)1两,瞿麦1两,大豆、黄卷2两。主治:难产,或生不以理,百方千计终不平安者。制备方法:上为粗散,先以清酒1升,细研葵子,纳酥蜜中,微火消,即下诸药;缓火煎,常令如鱼眼,满约煎去半,即成膏,以绵滤,贮于瓷器中。
-
麦饼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名:麦饼组成:大麦(炒熟)9两,甘草(生用)3两。主治:发背。用法用量:方圆大小,如疮肿大,热敷之,以油单并故纸密裹,勿令通风,冷即换之。制备方法:上为末,加酥少许和匀,微有酥气,仍以百沸汤拌和作饼剂。用药禁忌:常须吃黄耆米粥甚妙。
-
松蜡丸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方名:松蜡丸组成:松脂(炼)1斤12两,白蜡1斤4两,酥半斤,蜜1斤4两,白茯苓(去黑皮,捣末)10两。功效:辟谷、延年。制备方法:先取松脂、白蜡、酥、蜜4味,入瓷器内盛,密封,坐于2斗黍米甑内同蒸,候米熟取出,纳茯苓末,以杖搅和之,再密封如前,经5日即开,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
滑石膏
处方:滑石2两(细研),木通1两(锉),灯心10束(锉),大麦半两,小麦半两,酥半斤,葱白2-7茎,桑根白皮半两(锉)。制法:上药以酥和诸药,慢火煎,候葱白黄色,绵滤去滓,次入滑石末,更煎5-7沸,收入瓷盒中。功能主治:利水道。主膀胱虚热,下砂石涩痛。
-
造草酥
《千金翼》卷十二:方名:造草酥组成:杏仁1斗(去皮尖两仁者,以水1斗研,绞取汁),粗肥地黄10斤(熟捣,绞取汁1斗),麻子1斗(末之,以水1斗研,绞取汁)。功效:延年强身。用法用量:每服取热酒和之,令酥消尽。制备方法:上3味汁凡3斗,著曲1斤,米3斗,酿如常酒味是正熟,出以瓮盛之,即酥凝在上。
-
小地黄煎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方名:小地黄煎丸组成:生地黄10斤(洗漉出1宿后,捣绞取汁),鹿角胶1斤,紫苏子(炒)3升,酥1斤半,生姜半斤(取汁),蜜2升,酒4升。制备方法:上药先以文火煎地黄汁1-2沸,即以酒研紫苏子滤取汁投之,又煎20沸,下胶,候胶消尽,下酥、蜜、姜汁等,同煎稠如糖,收于净瓷器中。
-
立生酥葵膏
处方:酥1斤,秋葵子1升,白蜜半斤,滑石1两半,瞿麦1两,大豆黄卷2两。制法:以清酒1升,细研葵子,入酥、蜜中,微火熬令熔,即下诸药,慢火煎,常令沸如鱼目,约半升,即以新绵滤,贮瓷器中。功能主治:妊娠数日不产,或生不顺理,百方不得安。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加至1匙,多恐呕逆。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
酥蒜煎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方名:酥蒜煎组成:酥半升,蒜3颗(去皮)。主治:上气。用法用量:每服半合,空腹温服,每日3次。制备方法:上先以酥煎蒜,令蒜色黄,去蒜别入生姜汁拌和,同煎使熟。
-
鹿髓煎
处方:鹿髓半斤,蜜2两,酥2两,生地黄汁4合,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1中盏,浸研取汁),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以酒半盏研取汁)。功能主治:虚劳伤中,脉绝筋急,肺痿咳嗽。用法用量:先以桃仁、杏仁、地黄等汁于银锅内,以慢火煎令减半,次下鹿髓、酥、蜜同煎如饧,每服1茶匙,食后含咽。
-
地黄麦门冬煎
处方:生地黄汁3升,生麦门冬3升,生姜汁1合,酥2合,白蜜2合。制法:先煎地黄、麦门冬、姜汁等,3分可减1分,纳酥、蜜,煎如稀饧,纳贝母末8分,紫菀末4分,搅令调。功能主治:肺热兼咳。注意:忌芜荑。摘录:《外台》卷十引《延年秘录》
-
牛蒡叶羹
《圣惠》卷九十六:组成:牛蒡叶1斤(肥嫩者),酥1两。主治:中风,心烦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用法用量:上药以汤煮牛蒡叶3-5沸,令熟漉出,于5味中重煮作羹。入酥食之。
-
奇补汤
《普济方》卷二二九:方名:奇补汤组成:麻油1斤,牛酥1斤,葱白1握,胡麻仁1升(研),蜜1升,豉2升(以水3升煮1宿,取汁),上酒1升。主治:风劳虚损。或和酒服亦妙。加减:冷,即加生姜1斤取汁,干姜末亦可用之。制备方法:先于锅中,入油煎令沸,着葱白令色黄,下酥、蜜、豉汁、麻仁沸,下酒成煎,收不津器中盛之。
-
恶实叶菹
处方:恶实叶(嫩肥者,切)1斤,酥半两。功能主治:中风,烦躁口干,手足不随,及皮肤热疮。用法用量:上先以汤煮恶实叶3-5沸,取出以新水淘过,布绞去汁,入于五味汁中,略煮点酥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
泽肌膏
《疡科遗编》卷下:方名:泽肌膏组成:白蜡1两,黄蜡1两,当归2两,紫草1两,牛乳酥1两。主治:一切血枯风燥及鹅掌风。用法用量:每用1块,搽抹患处。制备方法:用麻油14两同紫草、当归煎枯去滓,再入乳酥、二蜡搅匀,藏钵内。
-
茯苓酥
处方:茯苓(取山之阳茯苓,其味甘美,山之阴茯苓,其味苦恶,拣得之,勿去皮,刀薄切,晒干,蒸令气溜,以汤淋之,其色赤味苦,淋之不已,候汁味甜便止,晒干捣筛)3斗。冬月50日,夏月21日,酥浮于酒上,接取酥,其味甘美如天甘露,可作饼,如手掌大,空屋中阴干,其色赤如枣。功能主治:除万病,久服延年。
-
真酥粥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真酥粥组成:真酥1两,粟米(净淘)3合,淡浆水3升。主治:热淋,小便不通。用法用量:以浆水煮米作粥,候粥将熟,下酥,更煮取熟。适寒温,空腹恣意食之。
-
烧饼
烧饼的食用量每餐1个,约50克烧饼知识介绍: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这类面食品种颇多,有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糖麻酱烧饼、炉干烧饼、什锦烧饼、牛舌饼等100多个花样。烧饼的营养价值烧饼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由于烧饼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植物油或动物油,一次食用不宜过多。
-
粳酥粥
处方:真酥3合,芜荑仁(微炒,别捣末)3钱半。功能主治:久淋不愈。用法用量:上先取白粳米半升净淘,以水多少煮粥,候熟下酥,并芜荑末搅匀。任意食之,食不尽,分作2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葵酥汤
处方:葵子1升,牛酥1升(猪脂亦得)。功能主治:大便难。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葵子,取1升,纳酥,煮1沸,待冷,分2服。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
牛酥煎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组成:真牛酥3两,秋葵子1合,白蜜2两,滑石,瞿麦穗,大豆黄卷1两。主治:难产,经日未生。用法用量:用温酒调,初服半匙,渐加至1匙。制备方法:上6味,先以清酒1升,研细葵子纳酥蜜中,微火令销后,即下诸药,慢火煎,常如鱼眼沸,约强半如膏,即将瓷器中以绵滤之。
-
枣白皮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名:枣白皮散组成:枣白皮2两(细切),酥半两。主治:牡痔有头者,或出似鸡头状,渐作疮,有恶物不化。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早、晚食前温酒调下。制备方法:上2味,同炒候酥干,捣为散。
-
药枣
方出《外台》卷九引《必效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名:药枣组成:莨菪2分(以水掏去浮者,水煮,令牙出,焙干,炒令黄黑色),酥一鸡子许,大枣7个。主治:咳嗽积年不愈者,胸膈干痛不利。用法用量:上药,铛中煎令酥尽,取大枣,去皮食之,日2次。
-
酥粥
《圣济总录》卷一九○:方名:酥粥组成:真酥1两,滑石3两(捣如麻子粒大),白茯苓2两(捣如麻子粒大),葱白3-7茎(去须叶,细切),生姜1两(湿纸裹,灰火煨,细切)。主治:小便淋痛。用法用量:上先以水4升,煮后4味至2升,以生绢滤去滓,取清;更入浆水1升,添入粟米3合(净淘)煮作粥,候粥将熟,方入酥搅匀取熟。
-
七圣煎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方名:七圣煎组成:瞿麦1两,滑石1两,牛乳2两,黑豆2两,黄酥2两,冬葵子1合,白蜜2合。主治:产难,多时不下,垂困。用法用量:以乳、酥、蜜调药令匀,慢火熬成稀膏。每服1匙,热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牛酥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别名:牛酥散组成:牛酥半两,冬葵子(净淘,微炒)1合,滑石3分。主治:数日不产,胎上冲心欲死。1-2服如未下,更服之。制备方法:上3味,以2味为末,和牛酥置生绢袋内盛之,用酒1升,煎至7合,去药袋子,令温。附注:牛酥散(《普济方》卷三五六)。
-
通肠痔漏方
《吴氏医方类编》卷五:方名:通肠痔漏方组成:龟版(酥炙)1两,槐花(炒黄)1两,肥皂核(炒黄色)1两,戍盖1个(即狗头骨,用羊酥油炙)。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每日3次。加减:如漏流脓,加酥炙番木鳖3钱同丸。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煮鳖汤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大豆丸
处方:大豆黄卷1升(微炒),熏陆香(研)1两,白龙骨(研)1两,黄蜡(酒煮过)1两,蜜2升,真酥半升,白茯苓(去黑皮)1斤。制法:上7味,捣研4味为细末,入蜜、蜡、真酥为丸,如鸡子黄大。功能主治:补心气,强力益志。主用法用量:每日服1丸,空心酒嚼下,食后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
鸡皮
鸡皮可单独成菜,菜式如,山东“芥末鸡皮”,四川“粉蒸凤衣”、“慈笋鸡皮”、“白汁鸡皮酥”,广东“蟹黄鸡皮脯”,湖南“竹荪滑鸡皮汤”,福建“蘑菇鸡皮汤”。
-
大造保童丸
处方: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功能主治:痘疮黑陷倒靥,干枯不起。用法用量:上加脐香下。摘录:《准绳·幼科》卷六《准绳 幼科》卷六:方名:大造保童丸组成: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
-
疔疮锭子
处方:苍耳半钱,白芷半钱,甘草半钱,雄黄半钱,硇砂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活蛤蟆挤出脑髓,和五味酥为锭子,五月五日午时修合。功能主治:疔疮。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三
-
健忘预知散
处方: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久服令人聪慧,凡事不忘。主健忘。用法用量:生姜汤调服,日3次。摘录:《医方易简》卷六
-
濡咽煎
处方:甘草3两,酥1升,蜜1升。制法:上药纳蜜中,煎如薄膏。功能主治:渴,口舌燥涩。用法用量:含咽之。摘录:《鸡峰》卷十九
-
乌蛇皮
《*辞典》:乌蛇皮:出处:《纲目》拼音名:WūSh P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目》:治风毒气,眼生臀,唇紧、唇疮。附方:治小儿唇紧,脾热唇疮,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方》)摘录:《*辞典》
-
实浆饮
《不知医必要》卷三:方名:实浆饮组成:高丽参(去芦,米炒)8分,黄耆(酒炒)8分,鹿茸(酥炙)8分,当归8分,白扁豆(炒,杵)7分,淮山(炒)7分,白术(饭蒸)7分,白芷5分,炙草4分,山楂6分,黄豆20粒。主治:痘色光亮,全无脓血者。
-
三味补阴丸
《摄生众妙方》卷二:方名:三味补阴丸组成:龟版半斤(酥炙),黄柏1斤(酒炒),知母半斤(酒炒)。主治:酒色过伤少阴。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酒送下;或盐汤亦可。制备方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神效虎肚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名:神效虎肚丸组成:虎肚1具,川朴片15两,大戟4两,杜酥5钱。主治:命门火衰,脾胃虚寒,不能克化水饮,致成寒水膨胀者。用法用量:每服3-4钱。制备方法:烧酒米糊为丸,金箔为衣。
-
起阳汤
《嵩崖尊生》卷十三:方名:起阳汤组成:炮附1钱,皂角1钱(酥炙,去皮弦),干姜(炒)2分半,甘草2分半,麝香1分。主治:寒证,阳物缩入腹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煮黑豆方
《圣惠》卷九十六:方名:煮黑豆方组成:黑豆半升(煮令熟),酥5两。主治:中风湿痹,筋挛急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肠秘涩。用法用量:上药相合令匀。不问食前后,吃1-2匙。
-
山芋粥
《医统》卷八十七:方名:山芋粥组成:山芋(去皮,细石磨如糊)。功效:补脾滋肺,益元气。用法用量:每碗粥用山芋1合,酥1合,蜜1合,同炒令凝,以匙挑粥,将熟,投入搅匀,出食之。
-
麝香面膏
《圣惠》卷四十:方名:麝香面膏组成:麝香半两,猪(月臣)3具(细切),蔓菁子3两(研),酥3两,栝蒌瓤5两(研),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研)。主治:面黑无精光。用法用量:每夜涂面。制备方法:上药都用绵裹,以酒2升,浸3宿。
-
醍醐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名:醍醐方别名:醍醐膏组成:真酥不拘多少。主治:一切肺病,咳嗽吐脓血不止。用法用量:上炼3次,取醍醐,每服1合。附注:醍醐膏(《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
大豆麨方
处方:大豆黄卷(炒熟,捣末)1升,酥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口疮烦闷,大便秘涩。用法用量:每服1匙,温水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
小米锅巴
锅巴是一种休闲小食品,香酥可口,广受欢迎。小米锅巴的营养价值小米锅巴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钾、铁、镁等矿物质,营养丰富、香脆可口。小米锅巴适合的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每次约50克
-
烫制
烫制(scalding)指净药材或切制品与武火加热的固体辅料共炒热至泡酥或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