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呕汁
呕汁证名。呕吐清水或涎汁。寒湿乘脾所致。《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内经吴注》卷十二:“寒气乘之故发呕,湿气乘之故涌出涎汁。”详见吐清水、吐涎沫条。
-
脾痹
是指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以四肢倦怠,脘腹痞满,隐隐作痛,大便溏泻,纳差,面黄,下肢浮肿,肌肉麻痹不仁,脉或弦滑或虚细等为常见症的痹病。脾痹的症状:《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脾痹的治疗:可用黄芪丸、白术汤、大半夏汤、枳术丸、保和丸、四君子汤等方。
-
解堕
解(xiè,音懈)堕同“懈惰”。倦怠无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
温中法曲丸
主治:脾痹,发咳呕汁。《医统》卷十一:方名:温中法曲丸组成:法曲(炒)1两,麦芽(炒)1两,人参5钱,白茯苓、陈皮(去白)、厚朴(制)、枳实(麸炒)1两,吴茱萸(汤泡)3钱,细辛5钱,甘草5钱,当归(酒洗,焙)5钱,附子(制)5钱,干姜(炮)5钱,桔梗5钱。功效:温中理气,壮阳驱阴。
-
瓜瓠瘟
概述:瓜瓠瘟(gourd-likepestilence)是指以胸高胁起,呕汁如血等为常见症的瘟疫。《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称温疫:“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辨证论治:暑热疫毒,伏邪于胃:若暑热疫毒,邪伏于胃或热灼营血者,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发癍、神志昏迷,舌绛苔焦等。
-
汁
《素问·腹中论》:“以四乌鲗骨一(艹^虑)茹二物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③指饮食中的精微物质。《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④指胃中津液。《素问·痹论》:“脾病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灵枢·上膈》:“寒温不时,则寒汁留于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