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隔灸
概述:间隔灸为灸法之一。常用的隔物灸法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等。基于姜的性味特点,本法多用于治疗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呕吐、泄泻、疝气、遗精、风寒湿痹等。这是根据神阙穴局部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经验灸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床使用价值颇高,常用于治疗阴寒腹痛、泄泻、小便不通、四肢厥逆等。
-
蒸脐治病法
蒸脐治病法为间隔灸之一。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天鼠粪即夜明沙二钱,微炒;葱头,干者二钱;木通三钱,麝香少许。研为细末,水和莜面作圆圈置脐上,将前药末以二钱放于脐内,用槐皮剪钱放于药上,以艾灸之,每岁一壮,药与钱不时添换。依后开日,取天地阴阳正气,纳入五脏,诸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
-
核桃灸
核桃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核桃壳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理瀹骈文》:“凡肩背腰胁手臂腿膝环跳贴骨处疼痛,用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山甲末,裹核桃壳覆患处,正面作圈护住,上用荷叶遮盖以防火落,烧艾一二炷,觉热气入内即散。”
-
桃叶灸
桃叶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桃叶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医心方·卷十四》引《集验方》治疟疾:“桃叶二七枚安心上,艾灸叶上十四壮。”
-
桃树皮灸
桃树皮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桃树皮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普济方·卷四百二十三》:“治卒患瘰疬子不痛方:取桃树皮贴上,灸二七壮。”
-
山栀生姜灸
山栀生姜灸为间隔灸法之一。见《灸治经验集》。取黄栀子捣碎水煎取浓汁,再加入生姜汁少许,混以面粉、石灰各等份,调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再放一薄生姜片,用针穿数孔,上置艾炷灸之。
-
莨菪根灸
莨菪根灸为间隔灸的一种。以莨菪根为垫隔物,上置艾炷施灸。用治瘰疬。《普济方》:“用茛菪根一两,粗者切,厚约四分。安疬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彻则易,五六炷频频灸。”
-
胡椒饼灸
胡椒饼灸为间隔灸法之一。将白胡椒研末,调面粉作饼,约0.3厘米厚,中央按成凹陷,内置药末(丁香、麝香、肉桂等),上置艾炷灸之。可治疗风湿痹痛及局部麻木不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