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
根据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的原则,取穴以毫针刺之并通以一定的电流即为电针,以电针治疗的方法称电针疗法。
-
电针法
其法是在腧穴上进针,得气后,于有关穴组(两穴为一组)上通以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有双向脉冲电流(间歇振荡电流)、正弦波、方波等。其组合方式有连续波(其低于30赫的称疏波,高于30赫的称密波)、疏密波(疏波密波交替)、断续波(时断时续)、起伏波(脉冲幅度呈周期变化)、锯齿波(起伏如锯齿状)等。
-
电针仪
亦称电针器、电针机。是用于电针疗法、针刺麻醉的一类电能输出器。针刺穴位得针感后,输出电路与针接通,电针仪输出特殊波形、频率的电流代替手法刺激,经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治疗病症或抗痛。又分疏波和密波,各有不同生理效应。(3)断续波。将连续波经矩形脉冲调制得时断时续的组合波,人体可产生强震颤感。
-
多功能针灸治疗仪
多功能针灸治疗仪为针灸仪器名。是在传统中医针灸和电针基础上,结合医学电子工程技术研制成的一种集电针、热灸、捻针手法为一体的治疗仪器。该机可一机多用,目前电针和捻针部分可治疗20多种疾病,电灸巳应用于10多种疾病的治疗。
-
声电波电针法
概述:声电波电针,简称声电针,是根据经络、腧穴学说,将声电波发生器产生各种声源(音乐、广播等)的电波,转化成电刺激,通过刺入人体经穴或病部上的针,利用连接导线将声电波导入穴位内,产生刺激作用的一种新型针灸电子治疗仪器。利用声电针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声电波电针法。此外,亦可用于针刺麻醉。
-
低频脉冲治疗机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位、病情选择电极(种类和大小),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断续波等)、刺激强度(强、中、弱),治疗时间和疗程。低频脉冲治疗机对神经系统和肌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故常用来治疗这些系统的疾患。中医临床常用低频脉冲电流直接刺激穴位,或通过毫针刺激经络、腧穴,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
胆结石总攻疗法
胆结石总攻疗法是在短期内并用中药、针刺、口服硫酸镁及注射阿托品等,以期造成胆汁冲击性排泄,提高排石机会的一种综合疗法。然后应用吗啡,使胆道下端括约肌收缩,胆汁暂时潴留,胆囊胀大,胆内压力增加;9:450.5%稀盐酸30毫升,口服;10:00电针或导电胶片贴穴:神门、日月、足三里、胆囊穴,通电30~
-
循经性皮肤显痕
循经性皮肤显痕为经络现象之一。如北京曾报道一例感传显著的患者,先后用电脉冲、电针、针刺及艾灸等方法刺激心包、大肠等经的井穴和原穴,两年内数次观察均可诱发出暗红色的循经出血带。在刺激穴位时诱发出来的皮丘带,与荨麻疹皮肤组织反应相似,走行路线也与古典经脉基本一致。
-
刺激参数
刺激参数(stimulationparameter)是指针刺时对腧穴施加刺激条件及刺激量等方面的各项数据。如手法运针的刺激参数,包括手法操作过程中提插、捻转的幅度、频率及持续时间。记录和积累刺激参数,并加以分析,对研究针刺原理、提高临床疗效和交流经验等都有重要意义。
-
反馈疗法
反馈疗法是在面诊基础上作用于相应施治区域,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人体一定部位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压痛或麻木程度及压痛点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一般用指尖、金属、玻璃、木棍进行按压,或梅花针叩刺,或电针、激光、穴位注射等法。也可用特制面针进行刺激,根据病情掌握好刺激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
手针麻醉
手针麻醉为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手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手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各种手术。临床上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刺激点,并辅以体针穴位,如头颈部手术取咽喉点、颈项点透咳喘点、合谷等。临床操作时,用短毫针在选定的部位上,快速进针,但不可刺伤骨膜,给予中强刺激后,留针5~
-
十二指肠
解剖部位名十二指肠:十二指肠(duodenum)上端起自幽门、下端在第2腰椎体左侧,续于空肠,长约25-30厘米,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腔肠和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是逐渐改变的。耳穴·十二指肠位于耳甲艇中,耳 脚上方后部。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电针、埋针、压籽法、温灸法、刺血法等。
-
全国针刺麻醉研究资料选编
《全国针刺麻醉研究资料选编》为书名。全国针麻研究工作会议秘书处编。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选编197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针刺麻醉研究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121篇。其内容有针麻的应用、原理探讨、经穴针感研究、经络本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等。资料丰富,反映了当时的针麻研究成果。
-
连续波
连续波为电针刺激参数。电针仪输出的组合波之一,由基本脉冲波简单重复,中间没有停顿,频率连续可调,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称为疏波,频率高于30Hz的连续波称为密波。
-
针灸论文选集
《针灸论文选集》为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编。196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分针灸、电针、针麻三部分。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709.1-21-2008)。该标准包括21个部分,分别为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内针、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电针、火针、芒针、鍉针、眼针、鼻针、口唇针、腹针、腕踝针、毫针基本刺法及毫针针刺手法。
-
疏密波
疏密波为电针输出波形之一。是疏波和密波 流输出的组合波,因而对组织不易出现适应性反应,且疏密交替出现的电流,能引起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因而能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调节组织的营养代谢。对一些软组织扭伤,腰背筋膜劳损,以及一些神经肌肉麻痹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亦常用于针刺麻醉。
-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
《魏氏针灸临证手册》为书名。魏凤坡、魏波编著。中篇为“经络腧穴”,是针灸学基础理论,先介绍基本概念,而后选常用穴近170个,分经排列,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功用及刺法操作。下篇“刺灸法”,重点介绍毫针、艾灸和拔罐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介绍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耳针及头针等内容。
-
足点
足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位于颊部,下颌骨上缘,眼外眦直下相对处。左右计2穴。主要为足部手术的针麻穴。一般针0.1~0.2寸电针刺激。
-
针灸奇穴疗法大全
《针灸奇穴疗法大全》为书名。胡兴立主编。中卷按照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编入内、妇、儿、外、皮肤、传染、骨伤、口腔、五官等各科常见病症400余种,并按照奇穴、经穴、艾灸、穴位注射、火罐、皮肤针、皮内针、耳针、小针刀、电针、贴敷、中西药等为序进行治疗。下卷编入奇经八脉的循行,奇穴的取法、简易奇穴治疗选穴参考等。
-
针麻诱导期
针麻诱导期为针麻术语。针刺麻醉是依赖针刺的手段调动机体调整功能来实现镇痛作用的,除了在神经系统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外,体液系统也参与这一过程。时间的长短与所用穴位的特点和刺激方法有关。若针刺穴位在神经干或支上时间可稍短,如针刺穴位远离手术区时间可稍长;手法刺激的时间一般比电针刺激的略长。
-
大肠点
大肠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位于鼻翼正中点。主要作为肠梗阻切除术、肠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以及阑尾切除术的针麻用穴。20°角针刺0.3~待鼻部有酸、胀感时,接以电针诱导20分钟左右。
-
断续波
断续波为电针脉冲波形之一。指时断时续的组合波。是将连续波经过矩形脉冲调制后得到的脉冲波序列。交替输出的这种脉冲电流对人体有强烈的震颤感,对神经肌肉的兴奋较连续波和疏密波的作用更强,对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小儿麻痹后遗症和一些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
干针
干针指针刺麻醉中单纯针刺的方法,即与电针、水针等相对而言。如称“干针得气留针麻醉”。
-
头面
头面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针刺麻醉资料汇编》。位于额部正中线,当眉间至前发际连线的上、中1/3交界点。计1穴。主治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亦为头面部手术的针麻用穴。一般以沿皮刺0.3~0.5寸,多用电针方法刺激。
-
耳迷根
概述:耳迷根(ěrmígēnR2rootofearvagus)为耳穴名。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标准定位:耳迷根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耳迷根位于耳背与乳突交界的耳根部,与耳轮脚对应处。主治病症:耳迷根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哮喘、心动过速、咽喉痛、腹痛、腹泻等。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压籽法、刺血法电针、埋针等进行刺激。
-
电针的刺激参数
电针的刺激参数是指使用电针仪应掌握的有关物理量。一般包括电针波形、波宽、波幅、节律、持续时间及电针刺激强度,其中频率、刺激强度、波形、持续时间尤为重要。
-
中国电针学
《中国电针学》为书名。朱龙玉、王克明、赵建础、谢允文合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介绍电针的基本原理、电针部位、电针方法、电针治疗以及电针麻醉,并对刺激经络穴位与刺激躯体神经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
电揿针针法
电揿针针法为针刺方法之一。指在揿针上接通电针仪器,刺激腧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
低频电针
低频电针为电针刺激参数之一。指电针仪器输出频率低于30Hz的电针刺激参数。
-
高频电针
高频电针为电针刺激参数之一。指电针仪器输出频率在30~1000Hz之间的刺激参数。
-
电针器寻找法
电针器寻找法为挑治疗法术语。指利用普通针灸医疗用的电针器寻找针挑点的方法。
-
电针疗法刺激部位图
《电针疗法刺激部位图》为图谱名。赵建础、阎文波编绘。195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