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神
《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为人神在人体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不宜针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见《千金翼方》、《普济方》、《针灸大成》等。
-
生命点
生命点是指近似古代针灸宜忌中的人神、尻神之类。见《敦煌本藏医灸法残卷》第66条,谓:“生命点上不能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入神、月内逐日入神、十(天干)日入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入神、四季入神、五脏入神等说。
-
针灸择日编集
《针灸择日编集》为书名。明·全循义、全义孙合撰。主要辑录明以前针灸书中有关针灸选择日时的资料,并加以对照,依干支日时,定针灸可否。明·金循义、金义孙撰。本书主要辑录历代文献中有关针灸选择日时的资料,加以比较对照,此种针法来自古代“人神流注”学说。是否与现代“时辰生理学”有相似之处,尚须进一步研究。
-
太乙神针集解
《太乙神针集解》为《太乙神针》的改编本。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首载太乙神针方,次为用针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故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
-
九宫尻神
九宫尻神古代针灸宜忌学说之一。见《针经指南》。系以九宫八卦为依据,按病人年龄来推算人神所在部位,从而避忌刺灸。一岁起坤宫,避忌外踝;二岁当震宫,避忌齿、指、腨;三岁当巽宫,避忌头、口、乳;六岁当兑官,避忌膊、手;七岁当艮宫,避忌项、腰;此为行年尻神所在部位,不宜刺灸。
-
应真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名:应真丸组成:琥珀(研)2两,预知子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白术2两,菖蒲2两,桂(去粗皮)1两。功效:安镇魂魄,令人神爽气清,目明耳聪,强记预知。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太乙神针灸法
《太乙神针灸法》为《太乙神针》的改编本。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神)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首载太乙神针方,次为用针法、人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故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
-
但欲寐
但欲寐为症状名,朦胧欲睡貌,少阴病主症之一。表证多眠者,何也?若直中多眠,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诸症,与表邪自是不同。其病可从三阳病传变而致,亦有因寒邪直中少阴引起。《伤寒溯源集·少阴热证》:“热邪内郁而心烦不得卧,致手足两少阴俱受病也,以黄连阿胶汤主之者,所以泻心家之烦热,益肾脏之真阴也。”
-
嗜睡
但欲寐为症状名,朦胧欲睡貌,少阴病主症之一。表证多眠者,何也?若直中多眠,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诸症,与表邪自是不同。其病可从三阳病传变而致,亦有因寒邪直中少阴引起。《伤寒溯源集·少阴热证》:“热邪内郁而心烦不得卧,致手足两少阴俱受病也,以黄连阿胶汤主之者,所以泻心家之烦热,益肾脏之真阴也。”
-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为书名。南宋·王执中撰。本书引前代针灸文献,考人体穴位位置,注重灸法。本书广泛参考历代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一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二论针灸法;本书很重视医疗实践,提出不可拘泥于人神禁忌的主张,同时纠正了古书中的一些错误。
-
高等针灸学讲义
高等针灸学讲义针灸讲义。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消毒学、经穴学、孔穴学、针治学、灸治法、病理学等。本书采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对针灸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书中对于人神禁忌学说进行了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医学的汇通。但书中不介绍经络学说及中医理论,显然是一个重大缺憾。
-
椿叶
《*辞典》:椿叶:出处:《纲目》拼音名:ChūnY 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注意:①孟诜: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岭南采药录》)③治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椿、楸、桃叶心取汁敷之。(《肘后方》)④治漆疮:春尖叶一斤,苦蒿、红浮漂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