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试
被试指在心理实验或心理测验中,产生或显示被观察的心理现象的主体。
-
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作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其逻辑假定是,人们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实际上反映出其内在的真实状态或特征特点非结构性、掩蔽性和整体性分类⑴联想法投射测验测验任务为报告因某种刺激所引起的联想。
-
主题统觉测验
对被试所编故事进行的分析是以被试在每个故事中涉及的主题(theme)为核心的,这在默里的人格理论中是被假定反映着个体深层需要、欲望、矛盾、恐惧等状态的。主题统觉测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被试的自由陈述将其内心的情绪自然投注于故事,从而寻找出个人生活经验、意识、潜意识与其当前心理状态的关系。
-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是其他投射测验的原型。最后,根据被试反应的部位、特征、内容等进行分析,把握所有的心理涵义。在经典诠释中,对颜色的反应投射出被试对环境的情绪反馈,对形状与位置的反应可视为总体生活取向的指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该测验本身主观性较强,其效度测评尚无可靠证据。
-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耐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实验动物又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大白鼠可以对电击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当它们受到电击后可以跳出来不再受到电击;1975年塞里格曼(Seligman)用人当被试,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
心理测验
概述: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test)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是结合行为科学和数学以评价特定个体在特定素质上相对于特定群体所处的水平的手段。MMPI、EPQ、16PF及Wechsler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均属于文字测验。2.团体测验指每次测验过程中由一个或几个主试者对较多的被试者同时实施测验。
-
过度学习
学习时要求必须给予和以前一样密切的注意。克雷格等都曾有过类似的研究。间隔一天或间隔更多的时间,被试重新学习字表,达到同样的标准,从而得到两种保持的分数,即寻常的节省分数和在第一次重学时正确的预料数所代表的“回忆分数”。图中“100%的过度学习”就是外加的陈示遍数等于达到学习标准所需要的遍数。
-
顺从
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顺从现象,有影响的人物是S.E.阿施,他从50年代初开始作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让被试同其他几人(这几人实际是实验者的助手,但被试不知道)一起判断线段的长度(见图线段选择实验),选出左边3个线段中哪一个长度最接近线段X。
-
反顺从
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研究顺从现象,有影响的人物是S.E.阿施,他从50年代初开始作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让被试同其他几人(这几人实际是实验者的助手,但被试不知道)一起判断线段的长度(见图线段选择实验),选出左边3个线段中哪一个长度最接近线段X。
-
团体测验
团体测验是在一定时间内,主试对多个被试同时进行的一种测验,相对于个别测验。团体智力测验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新兵检查委员会对《军队甲种量表》和《军队乙种量表》的编制。样本大、取样误差少。团体测验的不足是,主试无法详尽观察被试的反应,不易观察被试的特殊情况;适用范围小等。
-
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的表现:心理疲劳的表现为:感觉体力不支,注意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例如,为了适应工作的要求,人的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神经功能以及其他有关的功能均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被试对光、声音等刺激信号作出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应时。6.皮肤敏感距离法。
-
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effect)指对中断而未完成工作不易遗忘的现象,亦即人对来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的现象。系俄国心理学家蔡加尼克于1927年所发现,故称此名。这两类工作顺序的安排是随机的,实验结束之后,立刻让被试回忆刚才所做的工作。结果发现,被试对未完成作业的记亿比已完成作业的记忆更好。
-
皮肤电反应仪
皮肤电反应仪就是以此来测定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情绪反应。传统的测量方法以电阻为定量单位,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惠斯通电桥,使用时可以调节有刻度的电阻器到零点,来抵消未知的(即被试的基线)电阻,然后从电阻器的刻度上读出被试的电阻;
-
能力倾向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是发现被试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被试的长处和发展倾向的一种测验。分特殊能力倾向和成套能力倾向测验两种。它又不同于成就测验,成就测验测量学生经教育训练或学习后的学业成绩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测验内容按年级编排并与教材内容相一致,而能力倾向测验内容则不必依据教学大纲。
-
合群
合群是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他利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按照被试的TAT故事中人物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的情况,给合群需要判分。相当一部分研究证明,合群需要与成就需要有负相关,女性在合群需要上得分较高,而在成就需要上得分较低。萨尔诺夫和P.G.津巴多研究了恐惧和焦虑与合群的关系。
-
面部表情
当人有内在的情感体验时,一般都会在其面部表现出来,我们把这种在面部表现出来的情绪动作叫做面部表情。2、注意--拒绝。3、睡眠--紧张(唤醒水平)。1972年,美国埃克曼、费里森、埃尔斯沃尔思对愉快、厌恶、惊奇、悲哀、恐惧等6种面部表情作了测量,发现不同民族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判断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
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sensorydeprivation)指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被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的成绩越来越差,隔离一段时间后,受试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变得易激动。此外,还会产生幻觉。刚解除隔离状态时,被试者常产生感觉失真,脑电波要过几小时后才能恢复正常。
-
负强化法
负强化法也称阴性强化法,指当儿童某一不良行为发生后,即施予一种厌恶或惩罚性的刺激,使儿童在类似情境下不良行为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的方法。负强化是通过逃避或回避厌恶刺激来实现不良行为矫正的。那么,就可以在明明的指甲到了一定的长度时,在他的指甲上涂上辣椒水---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
-
阴性强化法
负强化法也称阴性强化法,指当儿童某一不良行为发生后,即施予一种厌恶或惩罚性的刺激,使儿童在类似情境下不良行为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的方法。负强化是通过逃避或回避厌恶刺激来实现不良行为矫正的。那么,就可以在明明的指甲到了一定的长度时,在他的指甲上涂上辣椒水---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
-
完全随机化设计
在设计实验时,如果把被试随机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分别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则设计中有几种实验处理,被试就必须随机分成机组,这样的实验设计叫完全随机化设计。
-
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就是只用纸和笔就能进行的测验。总而言之,中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品质是多种多样:有身体的智力的精神的技术的经验的。(3)个性评估:管理人员人格测验和DISC个性测验;(4)领导行为评估系列测验;
-
疑病障碍
中文版的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使用。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等。药物治疗:疑病障碍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必要时部分患者可辅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强化的对比效应
强化的对比效应亦称克雷斯皮效应,指某一强化对行为水平影响的大小根据机体得到的先行强化水平而定,在得到同等强度的强化时,曾得到较低强化的有机体的行为水平会变得偏低。虽然在第二阶段三组被试接受的是同样强度的强化,可能高强化组的行走速度明显低于控制组,低强化组的行走速度明显高于控制组。
-
证人的记忆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结果表明,中途阻止后再给予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却优于上述两者,这就不是中途阻止产生的情绪只能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
-
疑病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文版的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使用。(二)治疗方案: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等。2.药物治疗疑病障碍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必要时部分患者可辅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克雷斯皮效应
强化的对比效应亦称克雷斯皮效应,指某一强化对行为水平影响的大小根据机体得到的先行强化水平而定,在得到同等强度的强化时,曾得到较低强化的有机体的行为水平会变得偏低。虽然在第二阶段三组被试接受的是同样强度的强化,可能高强化组的行走速度明显低于控制组,低强化组的行走速度明显高于控制组。
-
催眠诱导
催眠诱导(hypnoticinduction)是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通常是催眠者不断反复地用轻声告诉被试他感到了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并且清楚地描述应该发生的身体感觉,如你的两臂在下坠,脚在发热,眼皮变得沉重,抬不起来了等等。
-
受暗示性
催眠诱导(hypnoticinduction)是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通常是催眠者不断反复地用轻声告诉被试他感到了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并且清楚地描述应该发生的身体感觉,如你的两臂在下坠,脚在发热,眼皮变得沉重,抬不起来了等等。
-
记忆法
例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写出16个无意义音节,让被试者识记忆9分钟,然后马上回忆。物理书的三个宇宙速度记忆法:第一宇宙速度:7.9km/s(吃点酒)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要一点儿)第三宇宙速度16.7km/s(要留点吃)归纳组合记忆法:凡是记忆任何一种拼音结构外语的单记号,都可以采用这种记忆方法。
-
交往
总的来说,交往就是沟通、相互作用、知觉这3个方面的统一。交往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些心理学家较为系统地实验研究了被试者在单独活动和共同活动(其中包含有交往的因素)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感知、表象、记忆、思维过程,目的是要阐明交往条件下心理活动的特点,交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职能关系。
-
社会知觉
从第一印象的形成与作用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知觉的一个普遍的倾向是,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很少的或有限的信息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并且是很快形成的。刻板印象是构成人际间偏见的主要原因,种族偏见也包含着刻板化的心理因素。这种错误倾向是建立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观察者可能歪曲所得的信息,使观察对象更象自己。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橡胶制品的促进剂和防老剂如六甲撑四胺(乌洛托品、促进剂H)、2-硫醇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2-硫代苯并噻唑(促进剂D)、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促进剂TMTD)、苯基甲萘胺(防老剂A)、苯基乙萘胺(防老剂D)、N-苯基-N-环己烷基-对苯二胺(防老剂4010)等。2、激发(1)第21天,两组动物于两侧肋部各剪毛4cm×4cm。
-
被试间设计
被试者只接受多个自变量情况中的一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用的自变量的处理,这类设计便是被试者间设计。
-
布氏菌素
3.2无菌试验每亚批菌素均应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无菌试验。将毒性试验全部活存之小白鼠,在注射后20日解剖,取鼠蹊部淋巴结,腹大动脉旁之淋巴结及肝、脾分别接种肝琼脂斜面上,放37℃培育5天。但患过布氏菌病或接种过布氏菌病活菌苗的人,也有呈布氏菌素反应阴性者,因此不能单独以皮肤变态反应作为诊断依据。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操作名称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适应症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F量表:指诈病分,有64项,高分者多系孤独,低分一般较为合群。2.临床量表(1)疑病(HS):高分者表示有疑病倾向。此图形反映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的多疑、不信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紊乱、妄想、脱离现实等特点。
-
MMPI
操作名称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适应症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F量表:指诈病分,有64项,高分者多系孤独,低分一般较为合群。2.临床量表(1)疑病(HS):高分者表示有疑病倾向。此图形反映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的多疑、不信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紊乱、妄想、脱离现实等特点。
-
个别测验
个别测验指在某一时间内由主试单独测量每一被试的方法。它相对于团体测验而言。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测验有斯坦福一比纳量表和韦氏智力测验的三套量表。测验中灵活性较高,时间较长。这类测验的优点是,在测验过程中,主试可以观察被试的言语反应和情绪状态,并给予控制。取样误差较大。
-
A型行为
美国心脏病医生梅伊弗瑞德曼在诊室里接待了一位来家具的修家具商。弗瑞德曼和罗森曼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被试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B型被试者发病率的2倍以上。A型行为类型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方式,而是包含了以人格为基础的行为,性格和情感元素的一个复合因素群或行为群。
-
人格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根据统计结果,上述量表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部分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4矩阵,刺激以50ms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
匹配法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此法理论上可取,实际很难行得通。
-
实验者效应
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
场独立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
-
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
-
数量估计法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方法。数量估计法的步骤是:先由主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被试者以此为标准,把其他不同程度的比较刺激与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进行比较,用数字表示,并计算出其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
神经量子理论
神经量子理论是由史蒂文斯等人提出,用来解释阈限的一种理论。他们在响度和音高的辨别实验中,推论其基本神经过程是按全有或无规律进行的。神经量子理论假设反映刺激变化过程的神经结构在机能上被分为各个单元或量子。具体地说,被试者只有在此增量大到足以兴奋一个附加的神经量子单位时,才能够察觉到刺激增量。
-
学习定势
哈洛虽然也同意传统的学习心理学认为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张,但他却对这种实际上以短期的单一的学习为重点的实验表示疑义。结果作为被试的猴子经过这种辨别学习使其成绩明显提高,他认为这是“学会了怎样学”的结果,哈洛认为像这样的“学会学习”就是学习定势。
-
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
人类情绪研究中的三类行为变量指情绪性行为、情绪表现和完成行为。(2)情绪表现,是指个体在情绪状态时,在生理上、心理以及外显行为上的一切变化或活动,包括身段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3)完成行为,即将被试做了一连串预备反应后,最终完成某项作业的情况以此作为因变量。
-
配对组设计
配对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的一种逻辑扩展。其特点为分组使各组情况相等配对法的基本步骤:第一,令所有被试者做“共同作业”,即接受预备测验,获得作业分数;第二,根据作业分数形成配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