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捻转行气
捻转行气为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官能》“切而转之,其气乃行”即是采用捻转等法促使针感的传导。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
-
精神病一级预防
精神病一级预防系指减少和清除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精神污染,增进心理卫生,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
涌吐药
凡具有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驱除胃内宿食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药或涌吐药,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以及喉中或气管间有痰涎堵塞等。
-
行针候气法
行针候气法为候气法之一。指进针后刺手施以提插、捻转等各种行针手法,以促使气至和等候气至的方法。
-
行针辅助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即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指针刺时为了促使针刺得气,或为加强针感,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
-
使气
使气为针刺术语。《针灸问对》:搓法“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各停五息久,故日搓以使气。”意指搓法分左右,可以促使和控制针感。
-
泻肺逐饮
泻肺逐饮为治法。指用具有化饮、泻实作用的方药以促使水饮排出,治疗饮邪客肺证的治法。
-
药熨疗法
药熨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作热罨或往复运动,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治疗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方法。
-
下胎
下胎(inducedabortion)是指运用中药、针灸等方法,促使孕妇腹中胚胎排出的治法。
-
腐蚀药
腐蚀药(erosivemedicine)是指具有腐蚀组织的作用,掺布患处,以蚀去恶肉,促使新肉生长的外用制剂。
-
提插行气
提插行气为行气法之一。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向。《针灸大成》:“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又:“推之则前,引之则止”。“推”指插针,“引”指提针,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
-
疾法
疾法推拿方法名。指快速的手法操作,以增强刺激。如对四肢麻痹症施以极其快速的摇动或其他活动,可促使其知觉恢复。
-
触角芒
触角芒为昆虫触角顶端的枝状突起。果蝇具有该部分带足样构造的触角芒足(Aristapedia)的变异体,从其对应的分节构造来看,它可促使位置信息作用的形成。另外,多毛类的触手亦有称为触角芒的。
-
疮疡温通法
疮疡温通法疮疡内治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属阴寒之证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应使用温经通络的药物,以促使阴寒凝滞之邪消散。临床常用方有,内服如阳和汤、独活寄生汤,外用有阳和解凝膏等。
-
角质溶解药
概述角质溶解药:又称为角质松解剂可吸收皮肤表层水分,软化角质内角素,促使角质层剥离脱落。临床应用角质溶解药:主要用于以鳞屑为主的慢性皮肤病。
-
兴奋收缩耦合
兴奋收缩耦合excitation-contractionco-npling是肌纤维细胞膜所产生的兴奋至促使肌肉产生收缩的耦合过程。包括下述程序:兴奋由细胞膜通过“T”管传到包围肌原纤维的肌浆网系,使肌浆网系释放Ca2,从而使肌原纤维A、I细丝间开始相互作用,伴随ATP分解,而引起肌肉收缩。
-
纤维切割蛋白
纤维切割蛋白能够同已经存在的肌动蛋白纤维结合并将它一分为二。由于这种蛋白能够控制肌动蛋白丝的长度,因此大大降低细胞中的粘度。经这类蛋白作用产生的新末端能够作为生长点,促使G-肌动蛋白的装配。加帽和切割蛋白的作用也是受信号调节的。
-
RITS
RNA-inducedinitiationof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RITS):是一种组织染色质变型的复合物。RITS复合物也包含Dicer加工形成的siRNA和AGO蛋白质,通过结合到异染色质的基因池上来促使异染色质上基因的沉默。
-
三果汤
三果汤为藏医汤药名。是用“三果”做成的汤药,用于治疗瘟疫,紊乱热,新旧热证,可促使未成熟热成熟。对于需要放血的病人,在体内的好血和坏血尚未分清时,可以服用三果汤,使之分开,然后才可以放血。
-
疮疡透托法
疮疡透托法(directpromotingmethod)是指毒气虽盛,正气未衰,用透脓的方药,促使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的治法。
-
疮疡补托法
疮疡补托法(promotingmethodwithtonification)是指正虚毒盛,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方药,促使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的治法。
-
针解法
针解法为针刺手法名。明·方贤《奇效良方·针灸门》:“针解法:凡刺手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使气下行,以指上抑之;用针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此即赤风摇头之法。”这是以左手按压针刺远端部位以促使经气向特定方向感传的方法。
-
去胎
去胎指孕妇身体情况不宜继续怀孕,用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等方法促使流产。《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妊娠欲去胎候:此谓妊娠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娠,故去之。”参见中药流产条。
-
疮疡和营法
疮疡和营法疮疡内治法则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运用调和营卫,促使经络疏通,以达消肿止痛目的之方法。该法适用于痈疽初起,且多与它法并用。如和营祛瘀宜用活血散瘀汤;养血和营用桂枝加当归汤等。
-
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呈扁圆形。能使眼裂闭合。由于少量肌束附着于泪囊后面,当收缩闭眼时,可同时扩张泪囊,促使泪液经鼻泪管流向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