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乳备要
《产乳备要》为书名,内容论妇产科的杂病。又名《产育保庆集方》、《妇人产育保庆集》。原撰人不详,北宋李师圣获见此书。后经郭嵇中补入治疗方药,于1131年刊行。清初时原书已不存,今传本为《四库全书》本,乃据《永乐大典》辑出,共2卷。上卷为本书,内容论临产和产后21种病证的治疗。
-
赵莹
赵莹宋代医家。字德修。从友人处得《产乳备要》,将家藏旧本加以校正,增附杨子建《七说》及《产论》,集为《增校产乳备要》。
-
傅常
傅常宋代医家。旴江(今江西南城)人。曾任澧阳(今湖南澧县)医学教授。撰《产乳备要》一书,刊于澧阳,今已佚。
-
产育保庆集方
《产育保庆集方》为书名。又名《产育保庆集》、《妇人产育保庆集》。原撰人不详,北宋李师圣获见此书。后经郭嵇中补入治疗方药,于1131年刊行。清初时原书已不存,今传本为《四库全书》本,乃据《永乐大典》辑出,共2卷。上卷为本书,内容论临产和产后21种病证的治疗。下卷为佚名氏《产乳备要》,内容论妇产科的杂病。
-
良姜散
《杨氏家藏方》卷五: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斤(用好油熬热,旋下,渫令赤色,用麸皮揩去油,锉细),丁香3两,甘草3两(炙赤色,锉),人参(去芦头)2两半,胡椒1两,荜茇半两。主中脘不快。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鸡峰》卷二十:组成:良姜、干姜各等分,续随子。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高良姜散。
-
滋阴丹
《产乳备要》:方名:滋阴丹组成:熟干地黄2两,生干地黄2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黄耆1两,甘菊花1两,枸杞子1两,丹参1两,柏子仁(炒)1两,白芍药1两。久久服,大补冲任,调顺月经。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进2-3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螽斯丸
《产乳备要》:方名:螽斯丸别名:赐子丸、秦桂丸、白薇丸、暖宫丸组成:附子(生,去皮脐)3钱,白茯苓(去黑皮)3钱,白薇3钱,半夏(汤洗7次)3钱,杜仲(去粗皮)3钱,桂心3钱,秦艽3钱,厚朴(去粗皮)3钱,防风2钱,干姜(生)2钱,牛膝2钱,沙参2钱,细辛(去苗)半两,人参4钱。按:《医学入门》有香附,无附子。
-
地黄膏子
别名:地髓煎丸处方:熟地黄8两,净蜜18两。制法:将熟地黄为末,同蜜熬成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本脓血气衰乏,经气不调,虚烦发热,肌体瘦悴,形羸弱困,饮食不进,欲成劳病。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或作膏子,酒化服,不饮酒,白汤亦得。摘录:《产乳备要》
-
妇人产育宝庆集
《妇人产育宝庆集》为《产育保庆集》的别名。又名《产育保庆集方》。原撰人不详,北宋李师圣获见此书。后经郭嵇中补入治疗方药,于1131年刊行。清初时原书已不存,今传本为《四库全书》本,乃据《永乐大典》辑出,共2卷。上卷为本书,内容论临产和产后21种病证的治疗。下卷为佚名氏《产乳备要》,内容论妇产科的杂病。
-
产育保庆集
《产育保庆集》为产科著作。又名《产育保庆集方》、《妇人产育保庆集》。清初时原书已不存,今传本为《四库全书》本,乃据《永乐大典》辑出,共2卷。上卷为本书,内容论临产和产后21种病证的治疗。下卷为佚名氏《产乳备要》,内容论妇产科的杂病。现存清刻本、《四库全书》本及《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
大保生丸
《产乳备要》:大保生丸:处方:人参半两,藁本半两,白茯苓半两,当归半两,赤石脂半两,生干地黄半两,白芷半两,延胡索半两,肉桂(去皮)半两,白芍药半两,白薇半两,川芎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没药半两,牡丹皮半两。主治:妇人月事沉滞,寒热往来,日渐羸瘦,不思饮食;及经水如小豆汁,或经事全绝者。
-
当归没药丸
《产乳备要》:当归没药丸:处方:当归(锉,炒)、没药、天仙子(炒黑色)、干姜(炮)、苍术(炒黄色)、芍药、熟干地黄、川芎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怠惰嗜卧,以致虚劳。主治:妇人血气不调,月水滞涩,身体麻痹瘙痒疼痛,饮食减少,面黄肌瘦,背脊拘急,骨间痠痛,多吐清水,脐腹胀闷。
-
滋荣丸
《产乳备要》:方名:滋荣丸组成:熟干地黄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远志(去苗)1两,白茯苓(去皮)1两,牡丹皮1两,桂心1两,藁本1两,防风半两,卷柏半两,细辛半两,山药半两,白术3钱。主治:妇人本经衰弱,愆期不来,及有血结成块,脐下坚硬,疼痛不消。
-
抽刀散
摘录:《妇人良方》卷七引陈日华方《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抽刀散:处方:大川乌1两(炮,去皮脐,炒黄色),五灵脂半两,良姜半两,芸薹子(隔纸炒)半两。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经验良方》《产乳备要》:抽刀散:处方:川乌头(炮,去皮脐)、牡丹皮、芍药、干姜(炮)、桂心、没药、当归各等分。
-
通灵散
《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方名:通灵散组成:人参、附子(炮)、熟地黄、木香(煨)、白术、干姜、牡丹皮、白芍药、陈皮(去白)、薯蓣、黄耆(蜜炙)、甘草(炙)、芎藭各等分(1方无人参)。《奇效良方》卷三十四:方名:通灵散组成:益智仁、白茯苓、白术各等分。主治:心气不足,小便滑,赤白二浊。
-
石脂散
《圣惠》卷十八:组成:白石脂1两(烧过),乌梅肉半两(微炒),黄连半两(去须,微炒),胡粉半两(炒令微黄),槟榔半两,诃黎勒半两(炒,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主治:白冷精带下,阴挺脱出,或青黑黄白,腹下攻痛,胸闷,头旋眼晕,耳聋啾啾,痰上壅。附注:方中干姜用量原缺。主治:妊娠泻痢。
-
延龄护宝丸
主治:妇人血脏虚损,经候过多,每行时暴下不可禁止,因成崩中,连日不断,致五脏空虚,失色黄瘦,崩竭暂止,日少复发,不耐动摇,小劳辄极剧。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延龄护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