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经
《本草经》为书名,即《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七情合和,五味、四气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人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
-
铅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铅丹:拼音名:QiānDān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来源:为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圣惠方》黄丹膏)②治臁疮久不愈,并风癣疥癞血风等疮:黄丹(淘洗七次,净取)一两五钱,黄连五钱,川芎五钱,海螵蛸三钱,轻粉、潮脑、水龙骨。
-
酒龙胆
概述:酒龙胆为龙胆的炮制品,方法为酒炙。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头胀头痛,耳鸣耳聋,以及风热目赤肿痛等。龙胆的炮制研究:龙胆和三花龙胆含龙胆苦苷等成分。
-
露蜂房
药理作用:露蜂房的醇、醚及丙酮浸出物皆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尤以丙酮浸出物为最强。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⑥《本草述》:治积痰久嗽,风惊颤掉,神昏错乱。(《简要济众方》)④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疔肿恶脉诸毒:露蜂房、乱发、蛇皮。
-
龟版
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GuīBǎn别名: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
-
本经
《本经》即《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七情合和,五味、四气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人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
-
张锡纯
张锡纯,近代医学家(1860-1933年)。幼习举子业,打下坚实之文史基础,后秉承其父之遗志,改攻医学,精研《内经》、《难经》、《本草经》及仲景学说,历代著名医家学说,又悬壶问世。治疗时主张照顾脾阳、胃阴,善治中气下陷、气郁、痰饮、结胸等杂症,皆有别出心裁之疗法。每多化裁古方、揉合中西治法。
-
本草三家合注
《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现存十多种清刻本和多种石印本。
-
吕复
吕复为明代医家。鄞县(浙江宁波)人。少年贫苦,后因母病学医。曾从名医郑礼之学医,得到古代禁方及色脉药论等书。又购得多种古今医书,日夜钻研,并为人治病。他曾对《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本草经》、《难经》、《脉经》等古代医书和古代医家有所评论。著有《内经或问》、《灵枢经脉笺》等书,均佚。
-
本草三注
《本草三注》为书名。《本草三家合注》为药物学著作。一名《神农本草经三家注》、《本草三注》。清·郭汝聪集注。刊于1803年。本书系将张志聪《本草崇原》、叶桂(一作姚球)《本草经辑要》及陈念祖《本草经读》三书的注释予以合编,内容无新的补充。
-
顾观光
顾观光晚清医家。字尚之,又名漱泉。江苏金山人。世医出身。初为太学生,博通经史百家、天文历算,屡试不第,遂弃儒承家学。致力于本草学研究,博览古医籍,搜采散见各书中之《本草经》佚文,重辑《神农本草经》,对整理和继承古代本草学有一定贡献。
-
蔡英
蔡英隋或其前代医家。履贯欠详,尝撰《本草经》四卷,未见传世。
-
扁核木属
中文名扁核木属拼音名bianhemushu拉丁名Prinsepia中国植物志38:3描述PrinsepiaRoyle扁核木属,蔷薇科,4种,产喜马拉雅至东亚,我国全产之,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北部,台湾亦产,供观赏用,果可食。叶互生,但常丛生,有宿存的托叶;花1-4朵,生于去年生的小枝腋内,或为总状花序;子房1室,有胚珠2颗;果为一核果。
-
子仪
子仪为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
神农本草经
概述:《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氏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后三种辑本1949年后均予重印)。
-
赵赞
赵赞撰《赵赞本草经》一卷。今佚。
-
本草经疏
又名《神农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卷3以下为玉石部上品,其后各卷的编排次序与《证类本草》同;本书虽名为《本草经疏》,但其中不少引录药物的叙述文字并非《本草经》的原文,而是见于《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以及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现存初刻本,周氏医学丛书本等。
-
柏根白皮
《*辞典》:柏根白皮:出处:《纲目》拼音名:BǎiGēnB iP 别名:柏皮(《本草经集庄》),柏白皮(《别录》)。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用法用量:外用:入猪或狗的油脂内煎枯去渣,外涂。(《肘后方》)②治火烫伤:鲜侧柏根白皮,狗油六两,煎枯去渣,外涂。
-
本草
本草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帝王本纪》载:“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本草记载的药物有植物、动物、矿物和酿造的饮料食品及少数化学制品等,其中以草类为最多,所以名为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图经》等。
-
桐叶
出处:《本经》拼音名:T nɡY 别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药理作用: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用法用量: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医林正宗》)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水煎,红糖一两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