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脏会
脏会为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脏会季胁。”因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脏会。参见八会:八会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者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分别是: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
季胁
概述:季胁:1.穴名;《难经·第四十五难》:“脏会季肋。”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中脘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章门于针刺得气后先泻后补。
-
章门
八会穴之脏会;章门穴的取法快速取穴:正坐,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章门穴。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中脘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章门于针刺得气后先泻后补。
-
长平
概述:长平:1.经穴别名;《难经·第四十五难》:“脏会季肋。”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中脘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章门于针刺得气后先泻后补。
-
胁髎
章门穴的取法胁髎穴穴位解剖:章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中脘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章门于针刺得气后先泻后补。
-
脾募
概述:脾募:1.经穴别名;《难经·第四十五难》:“脏会季肋。”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现代又多用章门穴治疗肝脾大、肝炎、肠炎、消化不良、肠寄生虫、高血压、膈肌痉挛、胸膜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腹膜炎、肠疝痛、膀胱炎、肾炎等。中脘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泻法,章门于针刺得气后先泻后补。
-
经脉循行
又称八会穴,六腑取禀于胃,腑会太仓(任脉中脘),脏会季协(足厥阴肝经章门穴),髓会绝骨(足少阳胆经,又名悬钟穴),筋会于阳陵泉(足少阳胆经),血会于膈俞(足太阳膀胱经),骨会于大杼(足太阳膀胱经),脉会于太渊(手太阴肺经),气会于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穴)。脉搏有变异时,可取本穴。
-
藏会
藏会即脏会。指章门穴。八会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者精气所会聚的腧穴。亦称八会穴,见《难经·四十五难》。分别是: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
肋髎
肋髎即胁髎。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LR13)。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的作用。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
-
季肋端
季肋端即第十一肋游离端。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LR13)。出《脉经》。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
-
季肋
季肋即季胁。《针灸大全》作章门之别名。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的作用。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
-
胁廓
胁廓为经穴别名。章门为经穴名(ZhāngménLR13)。八会穴之脏会;又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的作用。如口干、食噎、呕吐、饮食不化、脘腹胀满、癖块积聚、肠鸣泄泻、久痢不止、大便秘结、羸瘦、疝气、血尿、白浊、腰痛、中风、胸胁支满、惊风、咳嗽、喘息、四肢懈惰、黄疸、脾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