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散
破散病名。即散翳内障。见《目经大成》卷二。详参散翳内障条。
-
散翳内障
散翳内障病名。系指翳从瞳仁内透出,散如鳞点之状的病证。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散翳、破散(内障)。属圆翳内障,详见该条。
-
气乱
概述:气乱为病机。1.气机紊乱;《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于夏秋大热之时,伏暑伤冷,则心脏烦躁,小便不利,清浊不分,阴阳二气相干,名曰气乱。
-
淖
喻指人体内稠碍精微物质的积蓄。见“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其肉淖。”《素问·阴阳别论》:“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杨上善注:“淖音浊,乱也。”
-
水丸
水丸(wateredpill)为中成药剂型之一。是指将药材细粉用水或根据治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黏合制成的丸剂。水丸制作时不添加黏性辅料,能够保存药物原来性味,但若所用药物缺乏黏性,则易破散粉碎而较难保存。
-
破
挑针手法名词·破:破为挑针手法名词。见叶氏《七十四种疔疮图说》。《黄帝内经灵枢·五禁》:“著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己。”
-
肩息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唯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类证治裁·喘症论治》:“张口抬肩,气道奔迫,病机谓诸病喘满皆属于热,海藏以为火铄真气,气衰而喘,有由然矣。”
-
张口抬肩
见《伤寒明理论》。重证喘病患者多有此证。有虚实之分。《罗氏会约医镜》:实证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唯呼出一息为快。为肺经邪气实,治宜散之破之。虚证者由火烁真气,气衰而喘,致张口抬肩,宜用补益、镇摄、收敛等法,忌用破散药(《类证治裁·喘症论治》)。参见肩息、息高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