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热生津
清热生津为治法。指用味性甘凉,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方药治疗火热伤津证、阴虚内热证的治法。
-
枇杷竹叶茶
概述:枇杷竹叶茶以鲜枇杷叶、鲜竹叶、鲜芦根、白糖、精盐、清水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生津,除烦利尿,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用法:将鲜批杷叶、鲜竹叶、鲜芦根洗净,都撕成小片,放入铝锅,倒入清水,置火上煮10分钟,离火后去渣取汁,放入白糖、精盐少许调味,晾凉后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泻黄散
概述:泻黄散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本方是治疗脾火口疮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小儿鹅口疮等属脾胃伏火者。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疳热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2.加减法:若小便短黄,淋涩不通畅者,加白茅根、车前子、赤茯苓以清热利尿;
-
白兰瓜羹
概述:白兰瓜羹以白兰瓜、黄桂、白糖、橘子、樱桃、鸡蛋清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生津,止渴利尿的功效,适用于肝胆火盛引起不适者。热性病患者津伤口渴者宜食。特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形色美观。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栝楼粉粥
处方:栝楼根。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主热病伤津,多饮,肺热干咳,消渴。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药粥疗法》引作“天花粉粥”。《药粥疗法》本方用法:栝楼根煎.汁,去滓,或鲜者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煮粥。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
绿茶蜜饮
处方:绿茶5克蜂蜜适量制法:将绿茶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紧温浸5分钟再调入蜂蜜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痢消食。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用法用量:趁热顿服,每日3~4次。摘录:《经验方》
-
人参竹叶汤
各家论述:产后冒风,手足烦热,面赤气喘,此感于鼓动之阳风焉。竹叶疗膈上之热,防风疏感冒之风,桔梗清咽利膈,甘草泻火缓中,人参扶元气以杜风热复来之路,水煎温服,使汗出津津,则风热外解而不复内陷。《奇效良方》卷六十五方之人参竹叶汤:组成:人参、半夏(汤泡、炒7次)、当归、淡竹叶、天门冬(去心)各等分。
-
生津甘露汤
别名:清凉饮子(《兰室秘藏》卷上)。处方:升麻1.2克防风生甘草汉防己生地黄各1.5克当归身1.8克柴胡羌活炙甘草黄耆酒知母酒黄芩各3克酒龙胆草石膏黄柏各4.5克红花少许桃仁5个杏仁10个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养血润燥。治中消,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
透疹凉解汤
处方:桑叶甘菊薄荷连翘牛蒡子赤芍蝉衣紫花地丁黄连藏红花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邪热炽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用法用量:水煎服。渴甚,加天花粉、鲜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全瓜蒌润肠通便。热清毒解,风散血和,则上述诸证自退。摘录:中医儿科学》
-
白虎合剂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25(附录34页)。其他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用于高热大汗,口干舌燥,烦渴引燥。30ml,一日3次。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
茶膏
拼音名:CháG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Theasinensis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等和煎制成的膏。单叶互生;生境分布: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性味:苦;凉归经:心;肺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宽胸开胃;主烦热口渴;
-
十味玉泉胶囊
十味玉泉胶囊的主要成份:天花粉、葛根、麦冬、人参、黄芪、地黄、五味子、甘草、乌梅、茯苓等。十味玉泉胶囊的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症见气短乏力,口渴喜饮,易饥烦热。注意事项:个别病人用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停药后即可缓解。
-
土石
概述:土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长石之别名。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
-
灰黑干苔裂纹舌
灰黑干苔裂纹舌为舌象。舌苔灰黑而干燥,满舌裂纹。主脏腑热盛,或热灼真阴。若脏腑热盛,热邪结实,可攻下;邪未结实,则宜清热生津;若真阴亏竭,可清热滋阴为治(见《辨舌指南》)。
-
雪梨浆
处方: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温热伤津,口渴甚者。用法用量: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将梨薄切,浸入水中,少顷,水必甘美。但频饮其水,勿食其滓。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甘蔗粥
处方:甘蔗汁1升半,青梁米4合(净淘)。功能主治:极润心肺,清热生津,养阴润燥。主老人咳嗽虚热,口舌干燥,涕唾浓粘;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用法用量:上以蔗汁煮粥,空心渐食之,每日1-2服。摘录:《养老奉亲》
-
舌蹇
又名舌强、舌涩。舌蹇的症状:患者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舌蹇的病因病机:舌蹇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舌蹇的治疗:舌蹇治宜清热生津,可用导赤散加减治疗。或升麻葛根汤加薄荷、黄芩、枯梗等。若因中风、暑痉之痰阻心窍者,宜豁痰开窍,用温胆汤加减。
-
消渴降糖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XiaokeJiangtangPian标准编号:WS3-B-1816-94处方:蔗鸡555.5g黄精(制)180.5g甜叶菊27.8g桑椹111g山药111g天花粉111g红参33.3g制法:以上七味,甜叶菊、天花粉、红参、山药粉碎成细粉,过筛;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单粒,扁卵形、类圆形、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
-
暑热感冒冲剂
暑热感冒冲剂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ureGanmaoChongji标准编号:WS3-Bb-0080-95处方:连翘竹叶北沙参竹茹荷叶生石膏知母佩兰丝瓜络香薷菊花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深棕色的颗粒;(2)取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调pH值至10以上。功能与主治: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
北杏炖雪梨
《民间方》处方北杏10个雪梨1个白砂糖30~50克制法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肠燥便秘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食雪梨,饮汤。
-
常山白虎汤
处方:常山6g,草果6g,桂枝6g,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1杯,雄黄0.6g(研吞)。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祛痰抗疟。壮热,汗出不畅,骨节酸痛,少气烦冤,口渴引冷,苔黄,脉洪。摘录:方出《章次公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
加味三仙饮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加味三仙饮:处方:焦三仙各3钱,金石斛3钱,干青果15个(捣碎)。主肺胃阴虚,干呕,干咳,纳谷不香。主饮食停滞,嗳气吞酸,或病后余热,津伤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功能主治:消食理气,清热明目。功能主治:消食和胃,清热止呕。主肠胃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爽,泻痢后重者。
-
清热甘露饮
处方:生地黄麦冬(去心)石斛知母(生)枇杷叶(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陈蒿黄芩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二《金鉴》卷五十二:方名:清热甘露饮组成:生地黄、麦冬(去心)、石斛、知母(生)、枇杷叶(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陈蒿、黄芩。
-
生芦根饮
处方:生芦根(切)30克青竹茹30克粳米9克生姜3克制法:上四味,嚼咀。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二补。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外台》卷二:组成:生芦根(切)1升,青竹茹1升,粳米3合,生姜1两。
-
燥热
燥热为病证名,又称燥火。指燥邪化热化火的病理变化。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
竹叶柳蒡汤
概述:竹叶柳蒡汤为方剂名,出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方。西河柳15克荆芥穗蝉蜕薄荷甘草知母(蜜炙)各3克炒牛蒡子葛根各4.5克玄参6克麦门冬9克竹叶30片功能主治:功能透疹解毒,清泄肺胃。牛蒡子利咽;方中西河柳、牛蒡子、竹叶为君,辛凉宣透,清热开泄,解肌发表;蝉蜕、薄荷、葛根、荆芥为臣,辛透泄热,解表祛风;
-
藏青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青果:拼音名:Z nɡQīnɡGuǒ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的干燥幼果。性味:苦、微甘、涩,凉。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利咽解毒。果卵形,长不足2.5cm。扁桃体炎;或含服注意:《饮片新参》:风火喉痛及中寒者忌用。各家论述:1.《钦片新参》:治阴虚白喉,杀虫生津。
-
双瓜糖安胶囊
双瓜糖安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双瓜糖安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养阴。7.治疗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金鸣片
金鸣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金鸣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开音利咽。用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咽喉肿痛,声哑失音,用声过度后的咽干、喉痒、发声费力、起声困难。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养血除风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方名:养血除风汤组成:当归9g,酒白芍6g,天花粉6g,荆芥1.5g,甘草3g。主治:睑弦赤烂,干涩而痒,睫毛根部有皮屑附着者。天花粉清热生津而润燥;甘草补中而益脾胃,配芍药酸甘化阴,敛阴和营。诸药凑效,风邪得除,阴血充沛,津液得生,胞睑得养,睑弦自润,病自除也。
-
白萝卜
WhiteRadish白萝卜是萝卜的一种,为十字花科萝卜属莱菔的新鲜根。长角果,不开裂,近圆锥形,直或稍弯,种子间缢缩成串珠状,先端具长喙,喙长2.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吃。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
千年润
别名:林兰、千年润、黄草、金石斛、霍石斛、川石斛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或黄草石斛D.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candidumWall.exLindl.等的茎。功能主治: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虚火上炎,口干燥渴,阴虚胃痛,呕吐、呃逆,自汗,病后虚热,阴伤目暗,肾虚腰脚软弱。
-
清咽茶
概述:清咽茶以绿茶、薄荷、冰片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生津,消食下气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咽炎、腹中胀满者。原料:绿茶5克,薄荷5克,冰片0.2克。用法:将上3味料同放杯中,用开水冲泡3分钟即可饮用。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猪脊羹
处方:猪脊骨1具红枣150克莲子(去心)100克木香3克甘草10克制法:猪脊骨洗净剁碎,木香、甘草两味以纱布包扎,然后与红枣、莲子同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煮4小时。功能主治:补阴益髓,清热生津。适用于糖尿病。用法用量:分顿食用,以喝汤为主,并可吃肉、枣和莲子。摘录:《三因极一方》
-
姜茶乌梅饮
处方: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制法:绿茶、生姜、乌梅肉切碎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再入红糖。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用法用量:趁热顿服,每日3次。摘录:《世医得效方》
-
人参化斑汤
处方:人参9克石膏30克知母7.5克当归紫草茸白茯苓(去皮)甘草各9克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凉血化斑。治皮扶发斑,斑色紫赤,高热烦渴,脉洪数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
天花粉丸
处方:天花粉黄连(去须)各30克茯苓当归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消渴饮水多,身体消瘦。用法用量:每服30丸,茅根煎汤下。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直指》卷十七:组成:天花粉1两,黄连(去须)1两,茯苓半两,当归半两。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长石
《中医大辞典》·长石:长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辞典》·长石:出处:《本经》拼音名:ChánɡShí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
簕竹
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来源:禾本科簕竹BambusasinospinosaMcClure,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生境分布:华南、西南。功能主治:竹茹:清热利尿。竹笋:凉血止痢,清热生津。小儿高热,感冒风热,尿路感染,鼻衄。1两,水煎服。为热呕吐,呃逆。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果金花茶叶
拼音名:XiǎoGuǒJīnHuāCh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小果金花茶的叶。MoetS.Z.Hu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侧脉6-8对,在下面凸起。苞片5-6枚,边缘具缘毛;蒴果近球形或三角状扁球形,直径1.5-2.5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阴湿山沟林下。性味:微苦;凉归经: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
-
三果汤含片
三果汤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三果汤含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润燥利咽。用于燥热伤津所致喉痹,症见咽喉干燥、疼痛作痒;慢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生地黄粥
《圣惠》卷九十六:组成: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半合,蜜1合,粳米2合,淡竹沥2合。《医方类聚》卷二四二引《食医心鉴》:组成:生地黄汁1合,红米1合。主治: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饮膳正要》卷二:组成:生地黄汁1合,酸枣仁2两(水绞取汁2盏)。
-
川石斛
别名:林兰、千年润、黄草、金石斛、霍石斛、川石斛。来源及产地: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或黄草石斛D.chrysanthumWall.、铁皮石斛D.candidumWall.exLindl.等的茎。功能主治: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虚火上炎,口干燥渴,阴虚胃痛,呕吐、呃逆,自汗,病后虚热,阴伤目暗,肾虚腰脚软弱。
-
方石
概述:方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长石之别名。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
-
降糖胶囊
3,再加适量氯化钠盐析使沉淀。取沉淀物,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人参、知母细粉,五味子等干膏粉混匀,装胶囊,即得。(2)取本品内容物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2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后,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
八宝羹
概述:八宝羹以荸荠、白果、菱角、板栗、红枣、莲藕、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益气健胃,化痰祛湿,生津利尿的功效,适用于用于脾虚泄泻、水肿、妇科疾病者。荸荠,性寒味甘,具有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口渴、黄疸、水肿、便秘、小儿痰饮等症。白糖甘平,能补中、润肺、生津、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