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肾合膀胱
肾合膀胱为脏腑相合之一。肾为水脏,主津液,开窍于二阴,属阴。肾与膀胱二者生理上相互配合,肾主水,水液代谢后的剩余水液,贮存于膀胱,并在肾阳蒸化作用的促进下,膀胱开合有度,排出尿液。肾阳虚则气化无权,即影响膀胱气化,出现小便不利、癃闭、尿频尿多、小便失禁等症状,体现两者相合的关系。
-
六腑所合
六腑所合为生理学名词。指六腑配五脏,表里相合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
津液之腑
津液之腑人体器官名。膀胱是贮藏津液的器官,故称。《灵枢·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张景岳注:“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归,是同都会之地,故曰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
二十五变
五脏六腑之二十五变: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偏斜和六腑的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等各为二十五变。《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五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人的二十五种类型:按五行和五音,因人的禀赋不同,分二十五种类型。
-
脏腑相合
脏腑相合指脏与腑之间相互联系的阴阳表里关系。一般指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及心包合三焦等。脏腑经脉相连,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病变时又互相影响,互相传变。《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