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度
概述:十度为古诊法。古代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合称十度。用针前,先辨别十度,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对使用燔针劫刺等强刺激疗法时,注意区别对待。《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黄帝内经素问》的《气穴论》、《气府论》等篇,记载了人体经脉的重要俞穴及其部位。
-
五度
五度为古诊法。出《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度(duó夺),衡量测度。古代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合称十度。用针前,先辨别十度,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
-
筋度
筋度为五度之一。筋度是指测度筋的大小、坚脆,从而在使用燔针劫刺等强刺激疗法时注意区别对待。《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
-
神仙太一火煅丹
《圣济总录》卷二○○:方名:神仙太一火煅丹组成:圣知子(煎,掠取白花,焙干,研)2斤,绛矾(细研)5两,消石5两(细研,分作10份,每1度煅入1份),麻油100两(分作10份,每1度煅入1份)。功效:轻身延年,久服众疾皆愈,髭发如漆,筋骨轻健,耳目聪明。后取药捣罗为末,旋取少许,细研,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
干柿煎丸
制法:上为末,入前药膏,和令得所,入臼内,杵1000-2000下,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冲任久虚,下漏不时,连年未止,变生多病,夜有盗汗,咳嗽痰涎,头顶多痛,百节酸痛,血海虚冷,脐腹刺疼,不吃饮食,日渐瘦弱,怀妊不牢,或无娠孕,赤白带下。如患多倦少力,全不思食,粥饮送下,空心、食前服。
-
蓝淀膏
处方:蓝淀。功能主治:急疳蚀唇鼻口,欲死。用法用量:敷之,日十度,夜四度。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
油面馎饦
方出《千金翼》卷十二,名见《养老奉亲》:方名:油面馎饦组成:生胡麻油1升,浙粳米泔清1升。功效:补大虚劳。取3合,盐汁7合,先以盐汁和油令相得,溲面1斤,如常法作馎饦,煮5-6沸,出置冷水中,更漉出,盘上令干。乃更一叶叶掷沸汤中,煮取如常法,十度煮之,面热乃尽。以油作臛浇之,任饱食。
-
方盛衰论篇
《方盛衰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方,比较的意思;本篇主要讨论阴阳盛衰逆从的道理,并从年龄、季节等方面来说明人身阴阳逆从的变化。方中还认为产生各种梦境是由于五脏虚实的变化而致阴虚阳亢的现象。同时又论述了五诊十度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脏度
脏度为五度之一。即测度脏腑的坚脆、大小、位置,以及功能虚实情况。脏度具体内容见《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胃肠”、“平人绝谷”诸篇,记载颇详,可供参考,但限于历史条件,其中有些不免穿凿臆测,应予正确对待。《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