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病广要
《杂病广要》为内科著作。本书广泛选集了我国历代医籍中有关内科杂病(不包括伤寒)的论述分类编辑而成。共分外因类、内因类、诸气病、诸血病及脏腑类五类。每类包括若干病证,对于每种病证的名义、病因、脉候、症状、治疗及方药等均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所引文献比较精要准确,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建国后有排印本。
-
神效灸饼
《杂病广要》引《疠疡全书》:方名:神效灸饼组成:广木香1钱5分,白芷1钱,麝香1分(共末),蓖麻子4两(去壳)。主治:鹤膝风及湿气痛风。用法用量:放患处,用新布5层盖饼上,将纸卷大简,蘸麻油火,于布上掼之,觉痛即止。制备方法:上捣为一饼。
-
香参散
《观聚方要补》卷二引《证治大还》:方名:香参散组成:人参、白术、白茯、白芍、白扁豆、陈皮、肉果、乌梅、木香、甘草、陈米。用法用量:水煎服。《普济方》卷二 一:方名:香参散组成:陈皮1两,木香、人参、当归半两,诃子皮、乌梅、地榆、香茸3分,甘草1分(炙)。主治:脾虚胀满,小便癃闭。
-
消水肿膏
方出《本草纲目》卷四十六引《仇远稗史》,名见《杂病广要》:方名:消水肿膏组成:田螺、大蒜、车前子各等分。主治:水气浮肿。用法用量:敷贴脐上。水从便旋而出。制备方法:上捣膏。临床应用:水肿象山县民病此,得是方而愈。
-
中庸饮子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惠眼观证》:方名:中庸饮子组成:海金砂1分,续随子1分,姜1两,中庸1两,蜜2两。主治:水气肿满,黄疸。用法用量:上为末,罨1宿,五更时绢帛滤汁,食前暖吃。下黄水,匀气药补后,樟柳根煮粥吃。附注:《杂病广要》:中庸,樟柳根是也。
-
七气消聚散
《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方名:七气消聚散组成:香附米1钱半,青皮1钱,蓬术1钱,三棱(俱醋炒)1钱,枳壳(麸炒)1钱,木香1钱,砂仁1钱,厚朴(姜制)1钱2分,陈皮1钱2分,甘草(炙)4分。主治:因积聚相攻,或疼或胀初作者。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8分,食前服。
-
三焦病
《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轻然而不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是为三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气不足,则寒气客之,病遗尿,或泄利,或胸满,或食不消,是三焦之气虚也,则宜补之。”中焦有热,则身重目黄,有寒则善胀而食不消;下焦有热,则大便难,有寒则少腹痛而小便数。
-
痞块
《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按之坚硬也。周之干谓:“痞块,肝积也。肝经湿热之气,聚而成也。”③指癥瘕。
-
刮肠
又《灵枢》所谓洞泄,《仓公传》迥风,皆此证也。”详见直肠泻条。《证治要诀》卷二:“又有内不太满,犹生寒热,未可下而便下之,内虚热入,挟热自利,脐下必热,大便赤黄色,及下肠间津汁垢腻,名曰刮肠。”治宜清热坚肠,选用白头翁汤、黄芩汤、芍药汤等方。参见痢疾、泄泻等条。治宜健脾温中,涩肠止泻,用六柱饮。
-
化铁丸
《杂病广要》引《卫生家宝》:化铁丸:处方:五灵脂(去砂石,拣净者)1两,陈橘皮(不去白,拣真者)1两,青橘皮(不去白,拣真)1两,陈糯米(拣净者)1合,巴豆(去壳并心膜)。主治:心脏风热,惊惕不安,言语谵妄。用法用量:每服5丸,竹沥酒送下。制备方法:上各为末,再同研匀,用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柿灵丹
《杂病广要》引《寿世仙丹》:方名:柿灵丹组成:黑牵牛6钱(3钱炒,3钱生),大黄6钱,广木香6钱,阿魏(瓦焙)2钱4分,丁香2钱4分,槟榔2钱4分,香附(生用)4钱。主治:十种蛊胀。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每用柿饼7个,每个开孔,入药末3分半,仍以柿饼合口,放老米饭上蒸过,慢火瓦上焙干。用药禁忌:忌盐、醋百日。
-
黄连胃苓汤
处方:川黄连(浓煎吴茱萸汤并炒)1钱,干葛1钱,赤茯苓1钱,白术1钱,猪苓7分,泽泻8分,苍术1钱,川厚朴(姜汁拌炒)7分,甘草2分,生炙2分,陈皮5分。功能主治:受热气并食油滑热物,及饮不正气酒作泻。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灯心7根,大枣1枚,食远乘热服。摘录:《杂病广要》引《医经会元》
-
口鼻出血
口鼻出血为症状名,指血从口鼻涌溢而出。指鼻出血甚者。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吐血有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蓄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命名。因肝火偏旺所致者,鼻衄而头痛眩晕,目赤善怒,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柴胡青黛汤
处方:柴胡5分,青黛5分,香附1钱,川芎1钱,青皮8分,黄连8分(酒炒),栀子8分(姜汁炒黑),甘草8分。功能主治:泻肝火。主怒气伤肝。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温服。摘录:《杂病广要》引《粹言》
-
鼠奶痔
鼠奶痔病名。指肛门内所生之赘生物。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脏腑类》:“一者肛肠生肉……或似婴桃,或大如豆,时时出血,又如出脓,名曰鼠奶痔。”本病相当于直肠息肉治疗应以外治为主。余可参见息肉痔条。
-
鼠疸
鼠疸病名。指误食鼠排泄物污染之食物后所引致之黄疸。《杂病广要·黄疸》:“鼠疸。鼠盗饮食五谷,遗粪在内,人不拣食,误食则生黄。”用神仙解毒万病丸救治。参见黄疸条。
-
利膈豁痰汤
《杂病广要》引《证治大还》:利膈豁痰汤:处方:半夏橘红枳实槟榔沉香桔梗栝楼黄连(炒)栀子(炒)香附(制)细茶白芥子石膏功能主治:治噎膈。气结痰壅,郁而化热,饮食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气结痰壅,膈噎饮食不下。
-
清金化痰汤
处方:黄芩栀子各4.5克桔梗6克麦门冬(去心)贝母橘红茯苓各,9克桑皮知母瓜蒌仁(炒)各3克甘草1.2克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现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属痰热证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主治:咳嗽。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丝,或出腥臭。
-
参耆附子回阳汤
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5钱,附子1两,粉草2钱。功能主治:暴厥,忽然仆倒,脉脱厥逆。用法用量:水3钟,煎至1钟半,服至脉回为度。摘录:《杂病广要》引《医宗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