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痈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认为:“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外擦冰硼散。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捲舌痈:捲舌痈为病证名。
-
死舌痈
死舌痈为病名。舌肿舌白,如木舌相似,但木舌小硬,此肿而白…日久脓成,左右挑放舌出黑血,刺治不转色,舌卷不能言,并舌硬者死。”《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舌下痈
《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擦冰硼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舌红痈
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火。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擦冰硼散。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
-
舌根痈
舌根痈为病名。《重楼玉钥续篇》:“舌根生痈,红而且肿。”《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痈,舌红而肿大,属心经火盛。”治宜清热解毒,可内服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等加减。若溃后口中腥腐,久不收口者,用银花、甘草、硼砂等煎水漱口。因舌痈颜色、部位、病状等不同,又有舌红痈、舌上痈,卷舌痈等不同名称。
-
千金内托散
处方:人参当归桔梗连翘甘草川芎青皮陈皮赤芍瓜蒌天花粉金银花厚朴防风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喉蛾、喉痈、舌痈,五日后,有脓成之势,不宜再进退火之药者。
-
碧丹
处方:玉丹3分,百草霜半匙(研细),灯草灰(如瓦灰色)1厘,甘草末3匙,薄荷末2分(研极细),好冰片半分(多加尤妙)。单双鹅、连珠鹅、喉痈、喉癣、喉菌初起、缠喉风、牙齩、牙疔毒、舌痈、紫舌胀、木舌重舌初起、上颚痈、颈痈、面痈、托腮。②《杂病源流犀烛》有牙皂少许。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
咂舌痈
咂舌痈病名。系指牙龈生痈,致舌短大的病证。本病多由风热酒毒湿痰酿而成痰火,痰火风热上灼而成。治宜解毒泻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参见舌痈条。
-
盘舌痈
盘舌痈病名。系指舌体肿胀疼痛、饮食难咽、语言不利的疾病。属舌痈的一种。《医门补要》卷中:“满舌肿硬,难于语言进食为盘舌痈。”本病多因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