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诜
孟诜(621-713年)唐代医学家。汝州染(今河南临汝)人。少好医药及炼丹术,尝师事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长安(701-704年)中为同州刺史,故世称孟同州。又撰有《必效方》三卷,今佚,在《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书中多有引录。尝创用白帛浸于黄疸患者尿中,凉干并按日推列对比,以观察黄疸病疗效。
-
椿白皮
②《唐本草》:主甘匿。③孟诜: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亦止赤带下;治泄泻、久痢、肠风,崩、带,小便赤数。藏器又主杀蛔虫蛊毒下血及赤白久痢;⑤《本草求原》:椿根气平,色赤而香,樗根气寒,色白而臭,二者皆苦能燥湿泻热,涩能收阴实肠,治湿热为病,泻利、浊带、精滑梦遗、便数诸证,燥痰湿,去疳虫。
-
麋角
治虚劳内伤,腰膝不仁,筋骨疼痛。②孟诜:补虚劳,填髓。注意:《本草述》:阳盛阴虚者忌之。(《鸡峰普济方》麋角丸)②治五痿,皮缓毛瘁,血脉枯槁,肌肉薄着,筋骨羸弱,饮食不滋,庶事不兴,四肢无力,爪枯,发落,眼昏,唇燥,疲惫不能支持:麋角(镑,酒浸一宿)一斤,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
-
八月札
来源: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或三叶木通A.trifoliata(Thunb.)Koidz.、五叶木通A.quinata(Thunb.)Decns.的果实。果热期8月。"⑥《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化学成分:木通的果皮含多种皂苷,苷元为常春藤皂苷元、齐墩果酸、阿江榄仁酸等。煎汤分三天服。
-
狸骨
《*辞典》:狸骨: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L Gǔ来源:为猫科动物豹猫的骨。性味:①《别录》:味甘,温,无毒。治关节疼痛,游风,噎膈,疳疾,瘰疬,痔瘘,恶疮。头骨尤良。(《孟诜方》)各家论述:《本经逢原》:狸之与猫,同类异种,以性温散,故其骨炙灰,善开阴邪郁结之气,鼠瘘寒热,为之专药。
-
鳢鱼
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⑥《医林纂要》: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⑦《本草求真》:补脾利水。(《食医心镜》)③治卒身面浮肿,小肠涩,大便难,上气喘息:鳢鱼二斤(洗去鳞、肠,令净),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泽漆一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桑根白皮(锉)一两,紫苏茎叶一两。
-
橄榄
"归经入肺、胃经。"③《开宝本草》:"主消酒。(《本草汇言》)③治心痛、胃脘痛:盐腌咸(橄)榄去核,以鲜明人中黄人满,用纸及泥包好煅透,滚水调下。(《圣惠方》)⑧治下部疳疮: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儿茶等分。②治疗皮肤病用橄榄煎液湿敷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
-
茄瓜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昆仑瓜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草鳖甲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酪酥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羊肉
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腹痛,寒疝,产后虚羸少气,缺乳。③孟诜:温。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丈夫五劳七伤。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
-
矮瓜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落苏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野猪脂
《*辞典》:野猪脂: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YěZhūZhī别名:野猪膏(孟诜)。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主妇人无乳。②《日华子本草》:悦色,并除风肿毒疮、疥癣。附方:令妇人多乳:野猪膏炼令精细,以二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
-
鸭卵
《*辞典》:鸭卵: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āLuǎn别名:鸭子(孟诜),鸭蛋(《医钞类编》)。性味:甘,凉。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②《本草备要》:能滋阴。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肺,止热嗽,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清肺火,解阳明结热。注意:脾阳不足,寒湿下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
-
茄子
2.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茄子的食疗功效:茄子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去血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止血等功效。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
-
白苏叶
《中医大辞典》·白苏叶:白苏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功能主治:功在解表散寒,理气消食。①孟诜:"性温。"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③《日华子本草》:"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敷蛇咬。"⑥《福建民间草药》:"消冷气,止冷痢,祛风解热,驱虫解毒。
-
葱须
《*辞典》:葱须: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CōnɡXū别名:葱根(《别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③《日华子本草》:杀一切鱼肉毒。外用:研末作吹药。附方:①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葱根、豆豉,浸酒煮饮。(《孟诜方》)②治喉中疮肿:葱须(阴干为末)一钱,蒲州胆矾一钱。
-
白沙糖
《*辞典》:白沙糖:出处:《纲目》拼音名:B iShāT nɡ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附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随息居饮食谱》)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
-
鼠
肉:小儿哺露大腹,炙食之。(《陆川本草》老鼠药)⑥治疮肿热痛:以大雄鼠一枚,浑用,清油一斤,慢火煎鼠燋,于水上试油不散,即以绵滤去滓,澄清,重拭铫子令净,再以慢火煎上油,次下黄丹五两,炒令色变,用柳木笛子不住手搅令匀,再于水上试滴,候凝,即下黄蜡一两,又熬带黑色,方成膏:然后贮于瓷合器中,候硬。
-
鳗鲡鱼
治虚劳骨蒸,风湿痹痛,脚气,风疹,小儿疳积,妇女崩漏,肠风,痔漏,疮疡。③孟诜:熏痔。(《食医心镜》)④治鼠瘘:鳗鲡鱼四两(炙令焦黄),野猪皮四两(炙令焦黄),瞿麦一两,蟾蜍一枚(炙黄),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黄色),腊月猪脂五合(炼成者),巴豆十五枚(去皮、心膜,纸裹压去油)。
-
鸽
《*辞典》:鸽: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Gē别名:鹁鸽(《食疗本草》),飞奴(《开元天宝遗事》)。①孟诜: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风疮白癜,疬疡风,炒热酒服。⑤《四川中药志》:治妇女干血劳,月经闭止,截疟,疗肠风下血。(《食医心镜》)②治久疟:鸽肉蒸食。今世劳怯人多畜养及煮食之,殊未当也。
-
鸡子白
固形物中大约90%是蛋白质,其中:卵白蛋白75%,卵类粘蛋白15%,卵粘蛋白7%,伴白蛋白3%。②孟诜:热毒发,可取三颗鸡子白和蜜一合服之。(《本草衍义》)⑥治产后血闭不下:鸡子一枚,打开取白,酽醋如白之半,搅调吞之。如发现痂膜下有化脓现象(多见于三度烧伤),应及时切开痂膜彻底排脓,再涂蛋清液。31天治愈;
-
白鱼
白鱼的别名翘嘴红舶、娇鱼、白扁鱼、翘咀白、黄白鱼、翘嘴《*辞典》:白鱼出处孟诜拼音名Bái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④《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2.支气管哮喘之人,癌症患者,红斑性狼疮者,荨麻疹,淋巴结核以及患有疮疖者忌食。
-
绿节
茭白味甘、微寒;100克《*辞典》:茭白: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JiāoBái别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本草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功能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
-
茭笋
茭白味甘、微寒;100克《*辞典》:茭白: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JiāoBái别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本草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功能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
-
茭粑
茭白味甘、微寒;100克《*辞典》:茭白: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JiāoBái别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本草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功能主治: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
-
鹧鸪
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尾下覆羽棕色。民间把鹧鸪作为健脾消疳积的良药,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本动物的脚(鹧鸪脚)、血(鹧鸪血)、脂肪(鹧鸪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性味①《唐本草》:"味甘,温,无毒。"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心。"②孟诜:"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
-
白鸭肉
④《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⑤《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⑥《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⑦《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
越瓜
《*辞典》:越瓜: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u Guā别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茎有棱角,被多数刺毛,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近肾形,长约7~12厘米,宽与长略相等,掌状3~③《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
苦壶卢
⑤《本草拾遗》: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寒鼻塞,黄疸。附方:①治水通身肿:㈠苦瓠膜二分,葶苈子五分。(《圣济总录》杏仁丸)④治腹胀黄肿:亚腰壶卢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濒湖集简方,)⑿治胬肉血翳:秋间取小柄壶卢,或小药壶卢,阴干,于紧小处锯断,内挖一小孔如眼孔大。
-
酒
因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鸡皮疙瘩)为一种保护性反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日性速能行气。然《别录》主治,不曰引药性,助药力,而曰行药势,岂不以是药本治是病,特其机势不张,借此以行之耶?有的服药3天内痊愈。
-
白蒿
《*辞典》:白蒿:出处:《本经》拼音名:B iHāo别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
豹骨
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对小鼠角又菜胶所致足肿虽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
-
干苔
性味:咸,寒。2.烧存性研末吹鼻止衄血;《*辞典》·干苔: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GānTái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功能主治:软坚,消结,化痰。治瘿瘤、瘰疬,烦热鼻衄。"②孟诜:"治痔,杀虫。"④《日用本草》:"消茶积。外用:捣敷。
-
邪蒿
《*辞典》:邪蒿: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Xi Hāo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的全草。20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总苞片多数,丝状;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利肠胃,通血脉。①《千金 食治》:主胸膈中臭恶气,利肠胃。注意:孟诜: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
酸石榴
化学成份:种子油中含石榴酸(即栝楼酸),尚含雌酮及雌二醇、β-谷甾醇、甘露醇等。性味:酸,温。功能主治:治滑泻,久痢,崩漏,带下。①孟诜:治赤白痢腹痛者,取一枚并子捣汁顿服。擘破,炭火簇烧令烟尽,急取出不令作灰,用瓷碗盖一宿,出火毒,捣为散,每服用醋石榴一瓣,以水一盏,煎汤调下二钱匕。久泻亦治。
-
鲎肉
《*辞典》:鲎肉: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H uR u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腹部背甲呈六角形,两侧有缺刻及短刺,腹面有板状的附肢6对,附肢为双肢型,内肢细长,外肢宽阔:第1对附肢左右愈合呈盖板,下有生殖孔1对;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广东一带海中。②《本草拾遗》:味辛,无毒。功能主治:孟诜:治痔,杀虫。
-
葡萄根
《*辞典》:葡萄根: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P TɑoGēn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10~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福建民间草药》)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四川中药志》)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雀脑
《*辞典》:雀脑:出处:《别录》拼音名:Qu Nǎo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归经:《滇南本草》:入肾。附方:①治聤耳:雀脑以棉裹少许,塞耳中。(《圣济总录》)②治小儿冻疮:雀儿脑髓涂之。(《子母秘录》)③治冻疮: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调,涂冻疮口上。(《儒门事亲》)摘录:《*辞典》
-
貒肉
《*辞典》:貒肉:出处:《唐本草》拼音名:Tu nR u别名:貒猪肉(《圣惠方》)。冬季捕捉。耳缘白色,喉、颈部白色或黄白色。性味:酸,平。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治虚劳羸瘦,水胀,久痢小儿疳积。④《日用本草》:治上气虚乏,咳逆劳热,和五味煮食。⑤《医林纂要》:补中,益气血,杀虫,治疳积。
-
鼍肉
《*辞典》:鼍肉:出处:《别录》拼音名:Tu R u来源: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鼍甲条。性味:①《纲目》:甘,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症瘕,疳匿,恶疮溃烂。①《别录》: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②孟诜:疗惊恐及小腹气疼。③《本草拾遗》:主湿气邪气诸蛊。④《医林纂要》:用熬膏,溃坚拔毒,去瘀生肌。
-
雁肪
《*辞典》:雁肪:出处:《本经》拼音名:Y nF nɡ别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食医心镜》)②治结热澼,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
-
猪肾
《*辞典》:猪肾:出处:《别录》拼音名:ZhūSh n别名:猪腰子(《医学入门》)。②孟诜:主人肾虚。(《本草权度》)②治男子水脏虚惫,遗精盗汗:獖猪肾一枚,以刀切开,去筋膜,入附子末一钱匕,以湿纸裹煨热,空心稍热服之,便饮酒一盏。(《千金方》猪肾汤)④治久泄不止:猪肾一个,批开,掺骨碎补末,煨熟食之。
-
孙思邈
孙思邈(581~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应用葱叶作为导尿管,为尿闭病人施行导尿术;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他的名著《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
千金保生丸
主治:妇人无子。用法用量:每服空心用北枣4枚煎汤嚼下,1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用药禁忌:不可用酒下,恐发泄了真气,不能护血。
-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为中药著作、食用药物著作。唐·孟诜(公元618-907年)撰,张鼎增补。本书为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皆说食药治病之效。”原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中。原卷首尾均佚,内容只有残存的石榴至芋共26味药,均系食物药品。1925年东方学会曾就其内容抄录后出版排印本。
-
豆竹汤
处方:生大豆1升,青竹算子49枚(长4寸,阔1分)。功能主治:卒失音。伤寒失者不语。用法用量:和水煮熟。日夜2服。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五引孟诜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
参香胜金散
处方:当归2两,白薇1两,没药1分,元胡索(去皮)1两,藁本头1两,绵黄耆(蜜炙)1两,京芍药半两,甘草半两,肉桂半两,紫石英(煅)半两,白术半两,白石脂(火煅醋淬)半两,川芎半两,白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川白芷半两,白牡丹皮半两,沉香半两。功能主治:妇人血不和。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孟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