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寻源
《伤寒寻源》为伤寒著作。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有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经辨证诸法,次将各症辨别其疑似之处,后述制方精义。本书特点在于追寻风寒湿温热之源,并注意鉴别诊断。本书现有1930年中医书局影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本书现有清末刻本。
-
伤寒亡阴
动血亡阴者,如《伤寒寻源》:“少阴便脓血,是感君火热化,奔迫太过,闭藏失职,关闸尽撤,不急治则亡阴。”亡阴常导致亡阳,治当急救真阴,或益气回阳救阴,或急下存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
吕建勋
吕建勋即吕震名。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吕𣗪村
吕𣗪村即吕震名。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𣗪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
-
脉厥
脉厥病名。①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症。见《温疫论》。以温疫里证失于攻下,内结壅闭,营内不能达于四末所致。亦有过用黄连、石膏诸苦寒药,强遏其热,致邪愈结,脉愈不通。”治宜承气汤缓下之,其脉自复。《伤寒寻源·战汗》:“战定之后,其人忽沉沉睡去,如死一般。参见厥证、战汗条。
-
吕震名
吕震名(1798~1852)为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 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有《内经要论》、《伤寒寻源》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