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痧喉
痧喉病名。系指发热、咽喉疼痛肿烂,皮肤出现痧斑的病证。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治宜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阴养液。方用银翘散、五味消毒饮加生地、麦冬等治疗。参见疫喉等条。
-
程镜宇
程镜宇清代医家。古歙(今安徽歙县)人。以诸生而官盐吏,兼通医学,尤精喉科,于疫毒痧喉证治深有研究,曾就陈耕道《疫痧草》未尽之意引申其说,撰论二十余则,著《痧喉阐义》(1877年刊)。书中集有吴又可、叶天士、朱铁山等治方。
-
托里举斑汤
处方:白芍当归各3克升麻1.5克白芷2.1克柴胡2.1克川山甲6克(炙黄)功能主治:扶正托里,和血解毒。治斑疹误下,邪留血分,斑毒内陷。摘录:《瘟疫论》卷上《痧喉汇言》:组成:升麻1钱,柴胡1钱,当归2钱,白芍1钱(酒炒),白芷1钱,山甲半钱,防风1钱半(汤泡,炒,研),浮萍草2钱,炙甘草5分。
-
真珠牛黄丸
《痧喉汇言》:方名:真珠牛黄丸组成:珍珠8分,硼砂4分,辰砂6分,人中白8分,青黛4分,冰片1分,儿茶4分,琥珀8分,牛黄2分。主治:咽喉臭烂不收口用法用量:吹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漱喉散
《痧喉证治汇言》:方名:漱喉散组成:元明粉、雄黄。主治:烂喉痧。用法用量:每用2-3钱,调入萝卜汁,炖温1大碗,以毛笔蘸汁洗扫之,或漱喉,吐去老痰。有土牛膝打汁调和更妙,但不可多咽,防作泻。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痧喉正义
《痧喉正义》医论著作。清·张振鋆撰。刊于1889年。本书汇集明、清时期名医缪仲淳、喻昌、叶香岩、吴鞠通、陈耕通、余师愚等十二余家所论疫症、痧症、疫喉、痧喉的经验与理论,间附作者评说,发挥个人识见,全书并有结语。现存初刻本等清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普化丹
主治:喉痧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隐隐一片如粟粒。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半金丹
《痧喉汇言》处方巴豆7粒(去壳,3生4熟),明雄黄(皂子大许),蝉肚郁金1枚。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每服2分,茶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