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华子诸家本草
《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著作。二十卷。通称《日华子本草》,古文献中亦有简称《日华子》者。日华子撰。掌禹锡称此书“开宝中四明人撰,不著姓氏”。原书已佚,部分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
羊蹄叶
《中医大辞典》·羊蹄叶:羊蹄叶为中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辞典》·羊蹄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YánɡTíYè来源: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叶片。功能主治:治肠风便秘,小儿疳积,目赤,舌肿,疥癣。)②《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
大明
一说宋代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分类方法,自成一家,撰有《大明本草》二十卷(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另撰眼科专书《鸿飞集》一卷,亦佚。
-
五倍根
概述:五倍根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盐肤子根之别名。性味:酸、咸,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水,散瘀止血。2.鲜根皮捣敷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蛇咬伤,乳痈;化学成分:根含没食子酸及其乙酯、东莨菪素、非瑟素、槲皮素、β-谷甾醇等。
-
白茅花
《中医大辞典》·白茅花:白茅花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小穗黄褐色,介于细长丝状毛中,不易脱落,外颖矩圆状披针形,膜质;药理作用:家兔每日口服水煎剂0.5克/公斤,共服3天,服药的第5天起,凝血和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①《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疮。"②《日华子本草》:"罯刀箭疮,止血并痛。
-
四面戟
概述:四面戟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鬼箭羽之别名。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红内消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内消:红内消为中药名,出自《外科精要》,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何首乌之别名。治血虚,头晕,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肝肾阴虚之腰膝软弱,肢体麻木,关节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久痢,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皮肤瘙痒。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性味:辛、平。
-
六月凌
概述:六月凌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鬼箭羽之别名。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冬瓜藤
《中医大辞典》·冬瓜藤:冬瓜藤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性味:苦,寒。《*辞典》·冬瓜藤: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DōnɡGuāTénɡ来源:为葫芦科槐物冬瓜的茎。"②《纲目》:"捣汁服,解木耳毒,煎水洗脱肛。"④《随息居饮食谱》:"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
-
冬瓜叶
《中医大辞典》·冬瓜叶:冬瓜叶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功能主治:功在清暑,解毒。主治消渴,疟疾,泄泻,痢疾。《*辞典》·冬瓜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DōnɡGuāYè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夏季采取。又焙研敷多年恶疮。附方:治积热泻痢:冬瓜叶嫩心,拖面煎饼食之。
-
小独根
概述:小独根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何首乌之别名。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治血虚,头晕,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肝肾阴虚之腰膝软弱,肢体麻木,关节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久痢,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皮肤瘙痒。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
天鼠屎
概述:天鼠屎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夜明砂之别名。性味归经:辛,寒。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散瘀消积。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青盲,雀目,白内障,角膜云翳,疳积,瘰疬,疟疾,跌打损伤。9g,包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化学成分:本品含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微量维生素A等。
-
手爪甲
概述:手爪甲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衍义》记载的人指甲之别名。别名:手爪甲,人退,筋退来源:健康人的指甲。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1.治破伤风,尿血。2.研极细末点目去翳障;搐鼻治鼻衄;煅研极细末吹耳内治中耳炎;吹喉治乳蛾。化学成分:本品主含角蛋白。
-
月石
概述:月石为中药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硼砂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成,凉。目赤肿痛,制成眼药点眼。2.治热痰咳嗽,百日咳,噎膈,癫痫,尿闭。3.外用治霉菌性阴道炎,皮肤汗癍,脂溢性皮炎。硼砂有抗惊厥作用,对动物实验性氟中毒,可使尿氟总排出量增加,骨氟含量降低。
-
白榄
概述:白榄为中药名,出自《广东新语》,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橄榄之别名。)Raeusch.的果实。性味归经:甘、涩、酸,平。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化痰,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癫痫,肠炎腹泻,鱼骨鲠喉,酒及鱼鳖中毒。挥发油内含蒎烯、樟烯、桉叶素、松油醇与牻牛儿醇等及其乙酸酯等。
-
白菝葜
概述:白菝葜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萆薢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绵萆薢D.Septemloba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Vnine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白带,乳糜尿。
-
白头翁草
概述:白头翁草为中药名,出自《圣济总录》,即《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白头翁茎叶的别名。来源: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使用注意:有毒。功能主治:暖腰膝,强心。1.治肢节风气疼痛,浮肿及心脏病。煎水浓缩成膏外涂;神经性皮炎,鲜叶洗净,捣敷患处,20分钟后局部有烧灼感时揭去。
-
地仙苗
概述:地仙苗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枸杞叶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叶。功能主治:补虚益精,清热,明目。①治虚劳烦热,目赤,障翳夜盲,崩漏,带下,阳痿,早泄。化学成分:叶含甜菜碱、芸香苷、β-谷甾醇母-β-D-葡萄糖苷、维生素C、硫胺素抑制物;
-
青果
青果具有清肺利咽,生津化痰,解毒的功效,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癫痫,肠炎腹泻,鱼骨鲠喉,酒及鱼鳖中毒。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
白头翁茎叶
《中医大辞典》·白头翁茎叶:白头翁茎叶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辞典》·白头翁茎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áiTóuWēnɡJīnɡYè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茎叶。功能主治:治腰膝肢节风痛,浮肿及心脏病。"②《现代实用中药》:"全草治浮肿及心脏病。
-
石蟹
古生代节肢动物扇海科双刺静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中医大辞典》·石蟹:石蟹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性味归经:咸,寒。1.治尿路感染,白带。2.治目赤,角膜云翳,痈肿,漆疮,磨水点涂;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1g,滴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淋浊;
-
无患子皮
《中医大辞典》·无患子皮:无患子皮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用本品二两,蜜糖四两,浸半月,每次含咽半只,日二至三次。治喉痹肿痛,胃痛,疝痛,风湿痛,虫积,食滞,无名肿毒。捣汁或研末。④治心胃气痛、痧气、虫痛、食积腹痛、小便涩痛:无患果(去核)七只,各纳食盐少许,烧存性,研末,开水泡服。
-
八树
鬼箭羽又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破血散瘀,祛风,杀虫。主治: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鬼箭羽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
人尿白
概述:人尿白为中药名,即人中白。见《四川中药志》。人中白又名溺白垽、人尿白、尿白碱。出《日华子诸家本草》。来源: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性味归经:咸、寒。入肺、肝、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祛瘀止血。口舌生疮,牙疳,下疳恶疮,水火烫伤,湿疮溃烂,跌打肿痛,研末调敷;2.治劳热,肺痿,咯血,衄血,散剂:1~
-
九孔螺
概述:九孔螺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即《名医别录》记载的石决明之别名。主产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肾经。功能:平肝潜阳,清热明目。主治:1.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惊搐。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白内障,肺结核发热,咯血,吐血。打碎先煎。2.治溃疡,创伤出血。
-
山鸡条子
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alatus(Thunb.)Sieb.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木莲藤
概述:木莲藤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拾遗》记载的薜荔之别名。主产江苏、浙江、山东。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1.治风湿痹痛,咽喉疼痛,泻痢,淋病。药理作用:香柑内酯对皮肤有光学活性,有一定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还有抗微生物活性。
-
甘中黄
概述:甘中黄为中药名,出自《现代实用中药》,即《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人中黄的别名。别名:甘中黄、甘草黄。来源: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性味归经:甘,寒,人心、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9g,包煎。
-
甘草黄
概述:甘草黄为中药名,出自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人中黄之别名。别名:甘中黄、甘草黄。来源: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性味归经:甘,寒,人心、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伤寒热病高热烦渴,热毒斑疹,咽喉肿痛,丹毒,疮疡。9g,包煎。
-
四棱锋
概述:四棱锋为中药名,出自《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鬼箭羽之别名。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白饭花
概述:白饭花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木槿花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花。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肺,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解毒。运用:木槿叶:煎服治痢疾,肠风。药理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木槿花粉有致敏作用。
-
麦蘖
概述:麦蘖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本草纲目》记载的麦芽之别名。性味归经:甘,平。2.治断乳时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另含大麦芽碱(Hordenine),甜菜碱,胆碱,腺嘌呤,氨基酸,细胞色素C,维生素B、D、E,磷脂,麦芽糖,葡萄糖等。大麦芽碱药理作用类似麻黄碱,为支气管扩张剂,还有放射性防护作用。
-
日华子
日华子为五代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大全》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分类方法,自成一家,撰有《大明本草》二十卷(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
-
木槿花
木槿花概述:木槿花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篱障花、猪油花、灯盏花、白饭花、朝开暮落花。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蒴果长圆形,长约2cm,顶端有短喙,密生星状毛。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细毛;性味归经:甘、苦,凉。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解毒。运用:木槿叶:煎服治痢疾,肠风。
-
预知子
预知子的药典标准:品名:预知子YuzhiziAKEBIAEFRUCTUS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trifoliata(Thlmb.)Koidz.var.austalis(Diels)Rehd.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气微香,味苦。用于脘胁胀痛,痛经经闭,痰核痞块,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