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法
塞法外治法之一。是将药粉以纱布包裹,扎紧,或将药物制成锭剂填塞耳、鼻或阴道、肛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慢性鼻窦炎,用川芎、辛夷、细辛、木通研细末,纱布裹少量塞鼻孔中等。
-
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
操作名称: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适应证: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适用于:1.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经用宫缩剂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自上而下均匀而坚定地填满整个子宫腔,使宫腔内不留死腔。②腹部用甲紫标记宫底高度,定期观察宫底高度和阴道出血量。4.剖宫产子宫下段填塞纱布,先把断端塞入阴道,再从宫颈向切口部位填塞。
-
宫腔纱布条填塞术
手术名称:宫腔纱布条填塞术别名:宫腔纱条填塞术分类:妇产科/产科手术ICD编码:75.801概述:宫腔纱布条填塞术是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有刺激宫缩及压迫止血作用。2.器械填塞法:助手从腹壁固定宫底,并向下压,术者左手伸入宫腔作引导,右手持胎盘钳或卵圆钳夹纱布条的一端送入宫腔,填塞方法同用手填塞法(图11.2.16-4)。
-
宫腔纱条填塞术
手术名称:宫腔纱布条填塞术别名:宫腔纱条填塞术分类:妇产科/产科手术ICD编码:75.801概述:宫腔纱布条填塞术是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有刺激宫缩及压迫止血作用。2.器械填塞法:助手从腹壁固定宫底,并向下压,术者左手伸入宫腔作引导,右手持胎盘钳或卵圆钳夹纱布条的一端送入宫腔,填塞方法同用手填塞法(图11.2.16-4)。
-
陆氏三世医验
《陆氏三世医验》医案著作。又名《习医钤法》。内载一世医案66例,二世39例;附陆氏自制各方。医案详载病状、病因及望、闻、问、切辨证过程,治病能求得其本既能抓住主要病症,又能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随证处方,灵活化裁。寓变于常,颇有特色。如胎逆重用大黄峻下,痢疾用补塞法等。现存几种清刻本,石印本。
-
习医钤法
《习医钤法》即《陆氏三世医验》,为医案著作,5卷,明·陆嶽及其子肖愚、孙祖愚撰,刊于1838年。内载一世医案66例;附陆氏自制各方。医案详载病状、病因及望、闻、问、切辨证过程,治疗能抓住主要病证,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随证处方,灵活化裁。如胎逆重用大黄峻下,痢疾用补塞法等。治法寓变于常,颇有特色。
-
后鼻孔填塞止血法
概述:后鼻孔填塞止血法是一种用于鼻出血部位比较靠后,前鼻孔填塞法处理无效者的鼻部止血的方法。操作方法: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卷扎成一端大、一端小的锥形纱布球,大端大小与后鼻孔大小相应,直径约2cm,用两根粗线扎住纱布球中部,前端留二根线,后端留一根线(锥形纱布球宜平时做好、消毒,以备急时之用)。
-
塞因塞用
塞因塞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前“塞”为塞法,指补养固涩;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