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为药物学著作。三十二卷。清·杨时泰重辑,刊于1842年。由于《本草述》在字数与文体等方面,仍较繁冗,故杨氏在不变其药数、次序、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删去十分之四的次要内容,重新分析整理编纂而成本书。是一部提要钩玄的药物专著。建国后有排印本。
-
小蓟炭
清代则有童便拌微焙(《握灵本草》)和童便拌微炒、酒洗(《本草汇》)等炮制方法,并有“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本草述钩元》)的论述。气微,味微苦。小蓟炭的炮制作用:小蓟生品和炒炭品各自的擅长、用法与大蓟情况相似,二者常配伍应用:生大蓟以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及热邪偏盛的出血证。
-
酒赤芍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如治疗疮疡肿痛的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以及治疗双目红肿、流泪、灼热疼痛的祛风消赤散(《上海中医药杂志》)。
-
蒲黄炭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炒蒲黄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红蔻
概述:红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钩元》,为《药性论》记载的红豆蔻之简称。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肺经。功能主治:功在温中燥湿,行气止痛,醒脾消食。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噎膈反胃,食积腹胀,腹痛泄泻。药理作用:又含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和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二者均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