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针
水针即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它兼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0.2毫升,四肢部0.5~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
-
针灸美容技术
名称:针灸美容技术概述:针灸美容技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运用针刺、艾灸或其他方法刺激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以美化人体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体位;(3)弯针①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
颖川心法汇编
《颖川心法汇编》外治法专著。清·陈炳泰撰。作者鉴于不少病症的致病原因多由于饮食滞气陷于大肠而致中焦食阻、肠胃不通,遂仿张仲景蜜煎导法之义,创制“水针”,即用小竹管及猪小肠数尺相连,中盛以水,插入肛门,治疗多种疾病。颇似西医的灌肠法,但其治疗范围更为广泛,包括瘟疫、气痛、腹痢、惊风、痔等,并附验案。
-
水针术
名称:水针术别名:穴位注射术;穴位注射疗法适应证:水针(穴位注射)术适用于黧黑斑,粉刺,油风,摄领疮,硬皮症,肥胖症等。禁忌证:药物过敏皮试反应阳性者不可使用。清热解毒选用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7.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可用穴位注射法,有引起流产的可能。
-
穴位封闭法
穴位封闭法指穴位注射麻醉药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0.2毫升,四肢部0.5~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
-
聋哑
聋哑的病因病机:聋哑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头部外伤、急性热病及药物中毒等原因而造成。体针:治聋可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等穴为主。治哑可取哑门、廉泉、通里等穴为主。水针:取穴可参考体针,每次 选1~2穴,用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或用654-2,每穴注射5mg,隔日1次。
-
新医疗法
新医疗法是指1949年以来,我国中西医务人员团结合作,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发展和创造了多种新的简便有效的医疗方法。这些疗法多数是在原有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较广的有新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水针(穴位注射)疗法、穴位结扎和埋线疗法等多种。
-
耳穴药物注射法
耳穴药物注射法亦称耳穴水针法。选择的药物刺激性宜小,对皮肤组织无腐蚀作用,易于吸收.用于耳穴注射的药液品种甚多,使用前应首先了解所选药物的物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凡能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须先做皮肤过敏试验。注射完毕后,针眼处可稍有渗血或药液外溢,应以消毒棉球轻轻压迫,不宜重压或按摩,使药液自然吸收。
-
干针
干针指针刺麻醉中单纯针刺的方法,即与电针、水针等相对而言。如称“干针得气留针麻醉”。
-
小剂量穴位注射疗法
小剂量穴位注射疗法即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0.2毫升,四肢部0.5~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