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回回药方
《回回药方》为方剂著作。约成书于元末。本书原系将阿拉伯文医学著作译成汉文者,现存明抄本,仅有目录下、卷12、30及34四卷。残本包括内科、外科、骨科的疾病及药物处方、灸法等内容。书中所用病名、症状名及药名除直接译成汉文外,杂以汉字音译,其病理理论渊源于阿拉伯医学体系。
-
回族医药
回族医药的历史:回族医药又称回回医学,由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孕育而生,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张骞、甘英先后出使西域,其发展与兴盛则始于唐。当时唐人称阿拉伯人为大食人。到唐末五代时,回族医药家李珣著成药学著作《海药本草》,之所以用“海药”命名,是因其所收录的药物多来自海外。
-
张氏回医正骨
其治疗方法、外敷用药,在回族医药专著《海藻本草》、《回回药方》中均有记载。张氏回医正骨创始人是张华坤。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回族正骨医学,以诊治跌打损伤及各类外科疮疡杂症为主,采用正骨手法与药物兼施,善于处理各种顽疾,逐步形成张氏回医正骨的医学框架。2003年在银川创建张宝玉传统回医骨伤专科医院,并任院长。